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孙海珍
[导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

        孙海珍
        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这时他们所面临的学习难度,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所面对的学科内容,也进行了倍数式的扩充,所以就要求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快速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而针对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往往比较琐碎庞杂,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往往会有很强的叛逆情绪,所以面对这类学科的学习,往往会有一定的厌烦,这时教师就要用借助学科特点,来活跃课堂上的氛围,并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质疑能力;鼓励提问;发现思维;深度思考;自主学习;提升兴趣
        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虽然琐碎且庞杂,但是它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很多的知识与整个自然界密切相连,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学科特点,来开动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在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这是学生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对理论知识有基础了解的有力证明。其次一定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要把他们的思想局限在教材上所给定的内容,而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新兴设备,寻找不同的素材和资料。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如果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却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那么就毫无意义。而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带动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鼓励学生提问
        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琐碎,并且涉及到一些较为难懂的理论,所以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果再遵循以往传统的单方面授课方式,往往会使学生痛不欲生,这样的课堂持久下去也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主体的感受,鼓励他们进行提问,能够针对自己有疑惑,或是比较感兴趣的地方进行交流。这种提问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知识有独到的见解,只要是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即可,这就能够起到积极参与的效果。
        二、发散学生思维
        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学生自身思维逻辑的发散的作用,因为发散性的思维,就像一根的线,就像大树的根,它能够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态系统。生物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本身知识的琐碎,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而一个发散性的思维,则能够很好的调节生物知识本身的缺点,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面对比较庞杂系统的知识,发散性的思维就像一根线,可以把整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出清楚的知识脉络。
        例如,在教授“土壤里的微生物”时,针对于土壤中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相信学生已经十分熟悉,比如下雨天经常会有蚯蚓。那么一些微生物呢?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觉得微生物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够用一些比较简洁的话,进行总结概括或是举一些例子?那么你觉得微生物一定是看不见的吗?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思考,相信学生一定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对于整个使土壤中的生物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改变自己的一些刻板印象,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知识框架。
        三、引导深度思考
        仅仅有了知识框架,远远不足以应对考试,也不能够达到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立体全面完整的知识框架,否则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就只会停留在一个二维平面的层次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他们才会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才能够进行反向的输出和表达。只有这样,才意味着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例如,在教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学生每一天都会吃饭喝水,那么有没有学生知道,人体是如何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呢?从餐桌到最后的结局,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工序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的这些问题,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相信他们会对整个消化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对自己所使用的食物,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能够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小学阶段相比,得到了成倍的增长,而这时就不可能要求教师,再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地进行讲解,所以就要求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而针对生物这门学科,它所采取的基本理论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通过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对基础知识的搜索,对更深层次内容的思考,这些其实就是自主学习过程的具体体现,而一旦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提升,那么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例如,在教授“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时,在学习过基本的食物链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动植物,要求他们能够绘制一个食物网。这对于学生理解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效果,并且通过对食物链的学习,相信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会比较游刃有余。而教师就要通过对经典题目的引用,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完成例题,这样就会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去解答。
        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的学习虽然比较枯燥,但其中所涉及到的许多角度,相信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现有的兴趣基础,来提升对整个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寻找素材,并且进行总结和归纳,甚至是开展一些小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开动自己的大脑,从而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当学生获得成就感时,一定会增强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这些正面的积极反馈,都会促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营养物质的作用”时,学生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那么我们知道自己所要吃进去的食物,都有哪些作用呢?人体的所必需的一些物质是什么呢?那么你知不知道营养物质有哪些?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会带动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也能够提升他们对生物理论知识的兴趣。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课堂而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这种措施,带动他们参与到生物课堂的过程中来,减缓理论知识的枯燥和乏味。其次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要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教材上给定的内容,毕竟初中阶段的理论知识,只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更深层次的内容往往需要学生主动探寻。并且当学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之后,一定要能够进行消化,只有进行输出表达,才能形成自身的理论,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带动自己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将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营造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纲.以生为本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2]何成瑜.浅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