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冬兰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小溪乡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2300
摘要: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此,本文从“结合游戏教学形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以期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主体;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十分关键的,是为学好语文奠定基础的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小学语文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思考,实现高效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更为高效的学习。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呢?在此,本文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体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结合游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的兴趣就无法保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和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新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从学生的兴趣特点来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实现高效的学习。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结合每节课的特点来设计针对性的游戏,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游戏中,保证游戏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观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猜一猜的游戏,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抢答,让学生结合图片和书上的内容去进行思考、分析等,看看哪个学生可以猜对得更多。这样的游戏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其中,满足学生的趣味需求,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去进行一定的表演,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可以表演得更好。这样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这是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中的权威,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此,教师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活动,又是促使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节课的时候,“恐龙”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结合之前自己对于恐龙的了解去探究这篇文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同时,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的针对性,可以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者任务等,比如让学生去“标出课文中恐龙向鸟儿演化过程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尝试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等等。借此,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产生互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进行指导,发挥自己的引导者角色。
三、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的心理轻松,乐学善思,同时它也是教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润滑剂和桥梁。而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一颗平等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教师亲切的微笑、富有智慧的启发等,都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中可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知识的讲授与讲解上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把一些古板的、中规中矩的问题与答案,与当下的时事结合,甚至使用一些热门的流行用语,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与自身人格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一些活动中,以上文中提到的课本剧表演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共同进行演绎。这样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可以产生更好的课堂感受。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很多学生之所在学习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没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前不会进行预习,在课上也经常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难以提高听讲的高效性,同时在课下也难以及时开展复习巩固。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切实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方方面面,从而促使学生在习惯的引导下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定的预习导学案,从而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预习的帮助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学生不要养成不好的习惯。在课后,教师更要促使学生及时结合一定的作业练习去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从多方面出发,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表现得越来越好。
五、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强化评价的作用
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当适当弱化评价的奖惩观念,虽然以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是必然趋势,但是要有所侧重,强化检验和激励的综合性功能,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中不管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怎么样,教师都要看到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遵守纪律,教师都要将这些作为评价依据,融入到对于学生的平时评价中,并将平时评价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评价。此外,教师还需要丰富评价的主体,即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促使学生进行行综合性的评价。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尽可能地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能够对语文学习保持恒久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青红.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7(24):72.
[2]刘春艳.基于主题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究[J].才智,2017(35):142.
[3]蔡克喜.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