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教学视角的大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史新福 刘正阳
[导读] 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中学物理衔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建议。
        史新福  刘正阳
        驻马店高级中学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  要
        大学物理课程相较于高中物理课程,专业理论更系统,数学工具难度大,理论推导更抽象,教学内容较多,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但是学生的课时少,相应的训练和辅导少,这使得学生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大学物理有了一定的困难[1]。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中学物理衔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大学物理    衔接教学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都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或进行更高层次深造的必经之路,而高中与大学阶段的物理学习又有很大不同,二者之间的衔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有所获、毕业时能否有所成、之后能否有所用。因此,我们应该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就应把这项衔接工作提上日程,努力做好教学渗透,使之与今后大学阶段的物理学习能更像一个整体,减少学生在今后学习上的困难,必须在高中阶段就有意识的进行衔接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大多数文献研究集中在数学工具上、理论知识上的衔接。有的研究包含了高中物理教材和大学物理教材的异同点[2],也有的从近些年新课改的角度出发体分析了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遇到的困难[3]。至于如何处理与大学物理相衔接的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很多研究是采用微积分、角动量守恒定律、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等大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来解决高中物理试题,有的则是直接将大学物理中的例题搬过来讲给高中生听,存在知识跨度太大、增加高中生学习负担、对高中生目前的学习增益少等问题。在学业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案例要想真正的推行起来,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且意义不大。
        3、大中物理课程学习衔接困难的原因剖析
        目前看来,高中与大学阶段的物理学习衔接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学习内容上的差异;(2)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学习环境的变化;(3)学生在两个学习阶段对待物理课程的学习态度上的转变;(4)高中教师与大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授课风格的不同。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从高中步入大学时在物理学习上出现“入门难”、“没兴趣”、“知识断层”、“思路跟不上”等一系列学习困难。
        4、高中阶段大中物理课程衔接的实施建议
        (1)衔接课程应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已经接近成年人,对物理现象和原理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物理理论尚未系统化,并且数学工具也有局限性,更不能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方法来处理问题。大学物理和数学工具的结合更为紧密,这使得学生在接触到大学物理时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衔接课程的教学上,不能直接将大学的内容和方法放在高中物理课堂上。高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应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主,衔接课程的目的是在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去适应今后大学课程的学习。因此,衔接课程应在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有目的的加以廷伸。
        (2)衔接课程应符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4]。

衔接课程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为大学物理作基础准备,而不能肓目的增加大学物理的学习内容,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渗透一些简单的大学物理内容,学生易掌握,也有利于当前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时,引入基尔霍夫定律,只说明恒定电流的情况下支路、结点及回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将大学内容以高中生易接受的方式来讲授,不涉及交变电流、电容器、电感器等元件,也不涉及高等数学来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掌握后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3)衔接课程应为大学物理课程作基础
        衔接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大学物理课程打基础,让学生进行大学理工科的普通物理课的学习减少困难。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课程衔接的两大困难分别是“物理概念规律上的衔接困难”和“数学工具上的衔接困难”[3]。在高物理教学的衔接课程中,以中学物理的角度适时渗透大学物理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以后进入大学学习物理。例如,在讲到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延伸角动量守恒,只讲结果不讲推导过程,让学生开阔眼界,指出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可以根据角动量守恒和牛顿运动定律来推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然会搜索资料加以了解。有的知识,可以渗透高等数学的解决方法。例如,讲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讲到电场强度和距离的关系,磁通量的变化率,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等知识,可以渗透微积分的思想,尤其在一轮复习时期,学生的数学知识比较完备,有利于学生物理和数学相结合的思想形成,为以后大学物理数学工具的理解打下基础。
        (4)衔接课程应有助于当前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高中设置的衔接课程,必须为当前的学习阶段服务。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物理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学物理相比于高中物理数学工具和物理方法都上了一个台阶,大学物理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5]。衔接课程须对高中物理知识和方法有适当的扩展,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物理观念,有助于当前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衔接课程不能脱离高中物理教学,只讲大学物理,成为新的学习负担。
        (5)衔接课程应与时俱进,注重科技与生活的关联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陈旧的方法和观念。以实验教学为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内容通常涉及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对处理纸带讲解比较深入,而对频闪照相涉及较少,最多停留在考题上。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拍摄物体下落的情景,利用计算机逐帧播放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现在有很多手机有“慢动作”功能,能拍清楚物体运动的细节,通过分析视频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学生的实验思路和方法也会有所扩展。在讲到多用电表的时候,教学内容以指针式多用电表为主,尤其是分析欧姆档时,注重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原理,对数字多用表讲解不够,更有甚者产生错误观念认为指针式多用电表精度高。事实上数字多电表不仅精度高,而且使用广,成本也在下降,更节能。
        ★课题名称: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635
        参考文献:
        [1]周筑文,杨佚沿,刘高峰,刁心峰,杨敏.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有机结合[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56-60.
        [2]郑海务,康缈,任凤竹,尹国盛.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J].物理与工程.2011,21(5):45-48.
        [3]杨凯超,杨正义,朱广天.现行高中选修选考模式下的大中学物理课程衔接[J].物理与工程.2016,26(4):18-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于军,朱伟玲.论大学物理热学部分与中学物理的有效衔接[J].物理通报,2011,(3):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