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霆 邱玲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 523132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小学 523132
摘要:本文所指地域文化指的是指某区域(东莞水乡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行为、价值观念和饮食起居等文化现象或文化符号,具有特色性和本土性的特点,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意义显著,学校在特色发展和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本土地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挖掘利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浸润;学校;特色发展
把地域文化和学校的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育意义和实践操作效果显著。本文就如何实现地域文化浸润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一、地域文化浸润和学校特色发展间的关系
开发地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的特点,令校本课程更具家乡气息,即所谓的接地气。同时还能够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令教育教学活动焕然一新,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在地域文化浸润下,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内容,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实现地域文化的代代相传,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发展[1]。
二、地域文化浸润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措施
(一)找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
要想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学校需要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及文化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置身在特色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家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历史,品析地域文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喜爱,自觉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此外,学校还可以把地域文化元素引进校园,把地域文化和学校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以及课程文化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以东莞麻涌某学校为例,该校地处岭南水乡,巧妙地将水乡文化引入校园,结合水之韵的优雅、婉约,水之形的向前、自由,水之德的兼容与纯洁等特点,把培养学生宽、包容、进取、开放等品质当作学校发展的目标,彰显水乡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特质,提升低于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改革[2]。
(二)加强学校的特色化教育建设
自古以来,以文化人一直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依据,但是文化包括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稍有不慎便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科学地设定特色化发展规划,以地域文化为核心,全方位地落实文化育人目标。
首先,学校需要确立可行性强的方案,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发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校本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优化;强化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探究,敦促政府或村落建立地域文化体验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地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总之,学校需要开拓多元路径,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平台,探寻学校特色发展新目标。
其次,需要对物态环境进行升级处理。确保资金的投入,全方位建设充满地域文化的特色学校,令校园时刻散发着地域文化气息,让全体师生浸润在开放、鲜活的情境下,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师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需要潜心开发校本教材,把学校教师当作主体,主动出击,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学者共同合作,编写基于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将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当作主要目标,挖掘地域文化的构成元素、符号及深刻内涵,编写特色化的校本教材,将其和国家课程结合在一起,实现相互渗透。不仅如此,还需要丰富实践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起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平台,把课堂教学、学校环境和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接触地域文化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感悟,让地域文化从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学生的精神养分。再以东莞麻涌某学校为例,该校在特色创建中,不仅架构了基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还组织了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 “粤剧进校园”和“感受水乡风俗”“寻找水乡美食”等等,同时还组建了水乡文化的研究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3]。
最后,需要进一步健全学校的教研体系,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学校发展、学生培养以及特色化教育方面,教师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学校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为学生全方位的渗透地域文化,进而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校在特色品牌创建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参考利用上述内容,用优秀的地域文化引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效达成学校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亮,方芳.打造优秀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职业,2020(36):23-25.
[2]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建设特色航空类专业[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2):2.
[3]陈重.发展学校特色,促进学生成长——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田庄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