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何伟振
[导读]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何伟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叶霖佳小学  广东佛山528318
        【摘要】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关系,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新时代的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不容忽视,不可或缺,它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新时代 小学教育 劳动教育 综合育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被沉重的课业禁锢,重视头脑的锻炼,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屏幕里的世界变成了学生们的主要活动场所,现实里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劳动的锻炼,自理能力不强,劳动能力匮乏,久而久之,将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新时代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外国小学生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远远超过中国小学生每日的平均劳动水平。比如,美国的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1.2小时,法国0.6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每日平均只有12分钟,甚至更少。这组数字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思考:为什么现在国内的孩子不爱劳动,缺乏劳动。
        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文件内容表明,新时代必须加强劳动教育深入大中小学的教育全程,学校要有组织地开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磨练意志、强身健体。《意见》的颁布,让全社会意识到传统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失,我们要尽快补足短板。
2.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精神,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而做出努力,让下一代人为了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奋勇向前。全社会,包括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落实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3.新时代劳动教育解决对策
        新时代想要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3.1学校方面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地,应当改善劳动教学设备,丰富劳动教育内容,设置体系的劳动课程。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学校要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安排专门的场地进行劳动活动,购置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劳动工具和项目设备,结合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设置劳动课程,保证孩子劳逸结合,树立一种正确的劳动观,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教师是劳动课程教学的主导人。要能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课前充分调研,根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设置课程的难易程度,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学习小组,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利于学生积极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根据不同节日,开展对应的手工课。

春节期间,鼓励学生制作花灯,窗花、写福字,制作福袋等,既传承民俗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制作环保宣传画或宣传牌,在校园内、家庭内广泛宣传。再比如定期开展劳动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和校园外,进行丰富的劳动活动,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事迹宣传,以先进典型带动全体学生的劳动热情。
        课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分别进行。对教师,围绕环节安排、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单一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对在课后的动手实践中,既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能有所思考,有所创新的学生,进行大力鼓励和表扬。
3.2家庭方面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看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漏过点滴小事的劳动机会,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挖掘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家中,鼓励孩子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归置分类自己的文具用品等,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家长在孩子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改变权威式的命令语气,也要改变保姆式的包办思维,多站在孩子的视角,给予孩子必要的分类归纳方法:学会空间的立体利用;善于使用收纳盒分类收纳;使用多功能挂钩归置衣物;给书籍制作分类标签便于查找,多让孩子实践和尝试,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树立动手的信心,同时家长要创造更多的机会,丰富孩子的劳动内容,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饲养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帮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解决困难。
3.3社会方面
        全社会要加大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宣传,树立全社会爱劳动的良好风气。劳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和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组织更多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成长,让孩子们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解脱出来,投入于现实生动的劳动活动,促进劳动活动从小学开始,不断在初中、高中以及高等教育中普及和深入。
        社会各界应当为小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等实践基地,担负起教育平台的重要责任。社会机构要配合学校、家长共同开展公益劳动,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比如,支持学生定期进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和孤儿、留守儿童等进行文艺表演,为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做好宣传和志愿服务。再比如组织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白色垃圾,清洗垃圾桶,清扫街道;进入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为观众讲解历史知识;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与残障的小朋友们联谊,建立一对一互助关系,为他们送去自己的图书和衣物等公益活动,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凝聚力量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
【结语】总而言之,劳动是创造的前提,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树立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用劳动作为立体教育的载体,联合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引导小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不怕吃苦的劳动态度,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4-6.
[2]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09-11(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