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课外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迫使语文教育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问题 策略
一、小学课外阅读现存的问题
(一)缺乏兴趣
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电子产品的问世和普及。人们对于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沉迷使得书籍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阅读较之于以前,重视程度越来越弱。受应试观念和唯成绩论的影响,学生的阅读功利性加强,这已经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念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打击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缺少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抽出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也很少。家长在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会让小学生上兴趣班,这大量占用了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了其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无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的主要原因是课业忙,工作压力大,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很多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也不会陪孩子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所处的阅读环境较差,整体阅读氛围不佳,学生阅读积极性无法被调动,阅读数量有限,阅读质量低效,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外阅读量不达标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低,不仅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更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也无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善和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更多地锻炼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指导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自己不读课外读物,只注重教学任务,学生成绩。不读书的老师也更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了。老师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着为考试成绩而服务的“知识”,对字词的掌握,对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句式的理解,对诗句的背诵,对写作模板的效仿,这些无不在老师的教学范围之内。学生在这样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自然而然成为了教师教育下的牺牲品。教师仅有的阅读指导也就是课堂的阅读教学了,零零散散的阅读指导散落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对课外阅读也就一知半解。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资源整合
整合多方资源,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学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社会对小学捐书的机会,这是一个帮助学校图书馆更新课外阅读书籍的好办法。通过这些书籍的引入,学校的图书馆或图书室藏书丰富起来,种类增多,学生可选择阅读的读物增多,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
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吸引学生关注并进行课外阅读。发挥模范学生的示范作用,找一个阅读量较高,阅读效果较好的学生在班上分享阅读心得,并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调动他们参与阅读交流会的积极性,并乐于将阅读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通过做读书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会,增强了自信心,其他同学也通过他的表现,受到了鼓励,开始关注阅读,为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交流会,学生就会对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意识,开始认同课外阅读,并转变对课外阅读的观念。他们通过听取同学的读书报告,引起了对阅读的好奇,最终实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学生只有开始关注阅读,才能接受课外阅读,最终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喜欢上阅读,才能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才能通过读书不断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现精神世界的富足,感受文字世界的极致魅力。
(三)推优导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既满足他们趣味性要求,又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知识,形成对书籍的认同。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书籍产生持续性的兴趣,他们才能不间断的读书,并学会思考。教师为学生介绍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并对课外读物的内容做精心的梳理。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教会他们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他们的阅读时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增强他们阅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保时重效
课外阅读的时间必须保证,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如果时间有限,那么阅读的质量肯定是无法保证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量,确保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有闲暇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学生开始重视课外阅读,这时候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区分与联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促进良性发展。其次,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学会选择书籍。再次,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肯花时间进行阅读。最后,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方式要灵活多变。
(五)制定计划
帮助学生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这样可以明确阅读目标,确保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好的阅读计划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对于那些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更应该学习制定阅读计划。在这个阅读计划中,就可以针对自己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等做一个计划表,避免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取得阅读效果会更好。
(六)转变观念
为了落实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 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学校的领导,应把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于教育之中,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课外阅读看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课外阅读有个正确的认识。作为学生家长,应多考虑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有力的精神支持。作为学生,要有参与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视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重视课外阅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笔者相信,只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提高认识,小学生课外阅读才能有序地开展,阅读能力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2]韦晴川.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李笑笑.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5(5):62-63.
[4]刘妙妍.实施多远评价,促进阅读成长[J].广东教育,2014(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