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皮双兰
[导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皮双兰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4083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日常教学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帮助非常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地运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本文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策略
        引言
        微课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自身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微课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的融合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节课的时间为是40分钟,微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短,一般都是5~10分钟左右,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微课制作的这些视频课件学生是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师讲解速度太快等问题学生没有听明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另外,农村地区学校的条件和设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孩子由自己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有些几乎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根本不会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孩子接触计算机的也比较少,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通过微课学习方式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可以拓宽学习渠道,随时随地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的获取率大幅度提高,避免了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教学方法改变;获取课程内容更加方便快捷;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学习。所以,要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进行简单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要并列进行,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播放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并以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全方位理解课程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相关技术带来的可实现效果,让学生清楚自己通过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2以微课分类别,落实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存在个体差异,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认为微课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比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制作表格”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利用微课来实行了分类教学的安排。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情况的三组:A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扎实;B组学生学习基础中等,学习能力一般;C组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为三组学生分别制订了不同学习内容的微课,保证每组学生学习的难度适中,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微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虽然时长较短,但是内容精辟,?对知识的讲解比较深入,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讲解《添加背景音乐与影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视频,将大的知识点细化成若干个小知识点,再针对每个小知识点设计微视频,如“如何在Powerpoint里面插入声音文件”“如何在多媒体作品中插入相关的影片并对影片的大小进行调整”等,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逐一播放这些微视频,让学生能够学得透彻,从而做到有效把握。
        2.4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在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有非常多的难点,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虽然教师会反复地讲解这些难点,但是有的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来讲解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能够很容易使学生掌握,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反复观看视频中慢慢地学习与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的大量精力与时间。比如,在进行教学打字学习两不误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将这节课中的Shift键进行切换输入法以及字母大小的方法制作录制成了微课视频,同时还录制了在打字时候正确的姿势与指法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键盘上打字的模样,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模仿与练习。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计算机比较多,对其也具有一定的兴趣,那么他在课堂学习中就会相对轻松一些。但是,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比较陌生,而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又是其第一次接触,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吃力。当课堂微课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允许学生将课件拷贝下来,方便回到家之中也可以继续练习和复习,这对学习程度比较浅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5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小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有的学生能够当堂吸收,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有效吸收,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上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然而,学生数量多,理解能力、学习需求、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教师的针对性辅导造成阻碍。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上课的视频复制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去观看,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则反复观看微视频,直到完全掌握。这样,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有效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因材施教等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丰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微课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9):46-47.
        [2]宣华儿.微课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73-74.
        [3]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33).
        [3]刘萍.微课让孩子成为主角——探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