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丽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东辰一小)
书信是我国传统的互通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最最传统的交流方式,被各种短信、微信所取代。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故事叙述与读信相结合,让场景再现,节目生动感人,向人们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等内涵,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受节目启发,萌发了在班上也开展“信·班级”活动。
一、取得家长支持,让活动顺利开展。
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班级要开展《信·班级》活动,让家长明确该活动的目的: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的交流平台。让孩子的闪光点在班级中能更闪耀,提升孩子自信。让孩子找到自身不足,以优点去辐射改变缺点。同时告知家长,这信是要全班读的,用以鼓励进步的孩子。再对信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爸爸或妈妈给孩子写一封信,信中要着重书写孩子的闪光点,选择家长觉得孩子最需要改进的一个缺点,并提出期望。
二、告知孩子开启信件方式,以此激励孩子进步。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他们给孩子写的信,封封饱含深情。信很快收齐,它们就像神秘的礼物一样,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好奇心驱使,每一个孩子都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父母会给自己写什么。
此时告诉孩子们,想要开启信件很简单,需要他们积极上进: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可以开启;表现特别突出可以开启;积极主动帮助同学可以开启;受到全班同学一致认可可以开启……。
有了信件为依托,孩子们都努力从各个方面争取:课堂倾听认真多了,作业书写工整多了,考试复习更努力了,班级小雅堂建设明显好了,就连吃饭、睡觉都比以前好多了。
三、寻找合适的机会,开启信件。
每天的阅读课前5分钟、每周的交流课、周日班队会前作为集中开启信件的时间。从此这些时段成了孩子们最企盼的时间。
咱班有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小墨,虽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让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总觉得自己就那个样,慢慢的对待学习有些懈怠了。找准机会,先单独和他谈心,鼓励他不要放弃,坚持不懈,对待学习既要与别人比,同时也要学会和自己比。然后,特别的关注他的每一点变化。当他终于通过努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时,便立既找准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开启了他的信件。他的爸爸、妈妈在信中说:他既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感情细腻的小子,能默默地关注着那些贫穷、弱小的小伙伴;又是一个懂得孝敬、乐观、有担当的小伙子;还是一个喜欢运动,爱好阅读的好孩子。当全班孩子听到平时在他们眼里不太优秀的同学,身上却有这么多闪光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小家伙的眼神里蓦地闪现出久违的光,那就是自信与自豪。信的末尾处,他的父母又委婉的提出了他的不足,同时表达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一直和他在一起,都会一起和他努力。孩子瞬间找到了方向,此时他的眼神里不是气馁,不是骄傲,而是充满力量,一种能让你感到发自心努力的力量。
小钟是咱班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当他因为表现优异开启信件时,更是让在场所有人震撼。他的父母在信中告知了几个观点:1、善良的人会被世界温柔以待。2、尊敬师长。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4、有的放矢。5、生活要有目标。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信中引经据典,既恰到好处的表扬了孩子的优点,又诚恳自然的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们听了,感触颇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读信过程中,又感受到信件不应该仅仅作为鼓励的方式,也应该成为鞭策孩子的一种方式。所以有时会选择特别需要提醒的孩子读信,刺激他进步。
四、活动实施效果。
每到读信时刻,个个孩子都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向投影,读自己信的孩子常常是:倍感光荣的站上讲台,自信满满的阅读文字,泪流满面的走下讲台。听的同学也同时受到启发。
如果芸芸众生是生命长河中一条条前行的船,家长就是维系舟楫运行最坚韧的风帆,付出的很多,要求的很少。如果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一座座需要攀登的高峰,班级就是帮助孩子成功登顶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记录着成长。“信·班级”活动,以“信”为载体,生动感人,也向孩子们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等内涵,它同样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