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马刚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马刚
        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省开原市  1123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在当前教育丰富的条件下,任何知识都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或者资料书上找到解释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因此新课改的方向要朝着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探究的方向展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能力是当前时代评价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创新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另辟蹊径,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问题。高中生物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其具备很强的科学性,但同时研究起来又很方便,不像其他学科做实验搞研究需要很多专业仪器设备,比如大名鼎鼎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完成了遗传定律的研究,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渐渐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由此促使社会对各方面创新人才的追逐,也让老师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学生养成优秀的创新思维,对自身对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永不落后的主体,拥有创新能力,就有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有更好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或生活更有底气。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突破知识局限性。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材,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在达到教学目标后勇于突破现有的知识体系,主动探索更深层次的学科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丰富度,从而更具核心竞争力。最后,创新思维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突破现有制度与制造水平的有利工具,被国家和社会所需要。创新型人才能通过完善某领域的制度或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在实践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生物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通过自身的想法展开实践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利用实践种植活动教学能够更快让学生对植物的种植、植物的种子以及生长的整个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在展开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向学生提问“种子的种植需要什么?植物的生长条件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身的看法,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各种偏差认识及时进行纠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问题的解答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课外的植物种植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种植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植物种植的理解进行种植,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问题串情境在高中生物创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思维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普遍特征,以及所存在规律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心理活动,整个过程表现出复杂而又具有科学性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学科来讲,所需要的思维认知活动也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以高中生物为例,该学科的基础知识逻辑连贯性非常强,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缜密的思维,所以可以将问题串情境设置为高中生物学创新课程教学的路径。

在掌握结构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路从结构向功能进行辐射,让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稳固的结构,从而构建具有结构化特征的知识体系。
        (三)创新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师鼓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时候,应该从自身带头开始做起,创新教学途径,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因此生物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引入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途径可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最大程度上增强他们在教学中的个人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物独特的魅力,从对生命群体的剖析,到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内细胞器的探究;从各色各样的绿色植物,到千奇百怪的各种动物。研究生物的过程就是探寻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也会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四)及时为学生解惑,技术支持学生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很多的生物问题,在合作学习也不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能有效的突破一个个思考难关,从而吸收更全面的生物知识,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打好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由于更加重视学生的生物成绩,将应试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模式,对学生感到疑惑的超纲问题,没有积极肯定的解释说明,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会使学生渐渐的失去对生物的良好思考,从而扼杀掉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在新形势下的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学生坚实的后盾,对学生提出的生物问题予以及时解答,让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更全面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自我突破的道路上形成优秀的创新意识。
        (五)运用生物教具提高学生想象力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人体的正常运转也是依靠各种细胞器实现的。DNA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科学家甚至可以改变DNA序列来改变生物性状。但是,多数学生在学习此项课程的时候并不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具体形态,更加无法了解到基因工程的核心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生物学道具来展示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以及双螺旋结构的实际形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教具进行合理的拆解,将本来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更加具象的内容。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核心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候拥有更多的思路和想法,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机制的发展需求,顺应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下对教师的教学目标。由于生物课程具有多样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生物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阻碍作用。而通过生物实践课程的教学则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生物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增强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车丽霞.浅谈通过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养[J].科幻画报,2019(12):199.
[2]施志高.浅析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6-277.
[3]王中伟.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48+156.
[4]王福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名师在线,2019(30):27-28.
[5]谷春梅.浅谈高中生物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