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张铭
[导读] 在新课改环境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应掌握情感教育的情境性、
        张铭
        邹城市张庄中学,山东 济宁273500
        摘要:在新课改环境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应掌握情感教育的情境性、趣味性、感染性、人文性、创造性、创新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把握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之间的衔接点,围绕初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对其课堂教学流程和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积极的进行新内容、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的引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情感教育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以期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具有情感色彩和特色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引导完成实际的学习任务。以实现学生的情感与其行为、意志、精神等的有效提升和共同发展。基于此,教师应掌握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的相对关系,考虑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动态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
        一、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在以往教育体制和意识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下,大部分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偏向于理论化,没有以情感为切入点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即便有了教师引入了情感教育元素,但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极少根据学生兴趣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对相关内容并不认同,难以很好的对其进行学习、迁移、转化、应用。
        有的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较为浅薄,认为只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展示情感教育内容即是渗透情感教育,未能充分把握好道德与法治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点,也没有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化与调整。这不仅难以使学生更好的感悟、体会情感教育,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抵触和反感的情绪。且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情感性和趣味性,会花费较多时间进行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忽视了对教材的把控。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和浅显化的现象。
        部分教师虽然会根据情感教育的要求和课堂教学主题设计互动实践环节,但其具有较为严重同性和相似性,没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活动的创新和创造。这就导致了综合实践性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难以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且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和具体表现的关注度不足,为不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往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践过程来进行相应的教育辅导。这将会对学生均衡、长远、持续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融入情感教育内容
        在全面开展情感教育中,教师应以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为前提,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和整合,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创新和统筹。考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之下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上海量的情感教育资源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筛选。或访问优秀的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根据本班学生具体特性进行提取。将之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也可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教育、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与需求,截取生活当中包含了情感特点,且能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生活案例、场景、现象,借助技术信息化的软件和系统的对其进行转化,使之形成优秀的数字化生活教学资源。以学生更加熟悉的场景、环境、常识导入复杂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

在使学生能以情感为媒介更好的发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情感体系。
        (二)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当下,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更为活跃的特点,把握情感教育的特性和特质,对传统枯燥、晦涩、静态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转换。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视听体验,全面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构建基于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情境,在其中穿插学生喜欢的符号、文本、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巧妙的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以此导正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讨、思考。
        例如,在进行“亲情之爱”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与家庭和亲情有关的主题教育情境,如,与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临近春节务工人员返乡;父母陪孩子过生日等的真实场景。提出问题:“什么是亲情之爱”、“看到上述情景时,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联系亲情的纽带是什么?”、“你对家庭的认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点评。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对本章节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也可以在其中穿插小羊请小狗吃饭、狮子和老虎爆发的战争等动画趣味小故事,让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观点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解家人和与其进行沟通的方法。也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所展示的相关资料,以列出表格的方式对现代家庭和传统家庭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现代家庭的面面观。也可利用微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家庭生活当中的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家更美好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揣摩。并在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之后,为其安排相应的课堂实践和情感互动活动。
        (三)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现阶段,教师应掌握传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性格、思维、认知等多方面差异,将情感教育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组合。根据学生的情感学习和学习要求进行小组划分,其人数应控制在4~8人左右,为其设置难度适中的情感教育活动和课堂学习任务。也可在课堂教学当中增加角色扮演、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生活场景再现等活动,掌握其主题和情感特征,动员和鼓励每一个小组学生积极的进行参与和实践。也可为学生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情感教育活动,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主题进行规划,让小组成员自主的进行活动的设计、组织、实践。此外,还需及时的了解其思想、行为、认知等各方面发展动态,引导其利用各种方式手段解决道德与法治学习难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指导和情感心理咨询辅导。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以及良好的价值观、情感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掌握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整体发展方向,及时树立全新的情感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自信、自尊的精神为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创新,并制定基于情感教育的全新教学方案。还需根据学生层次特点和个体特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拓展,借助情感元素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构建良好的情感教育情境,结合各阶段教学进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这样才能为基于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协同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枝江.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人文之友,2019,12(12):199.
        [2]陈晓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8):166,168.
        [3]谈建军.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新智慧,2020,(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