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妮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二中学
初生牛犊不怕虎。韩颖老师是201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进入我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教学第一年,韩老师带领同学们参与名著阅读交流及打卡比赛,成为青岛市唯一一所参加“书香齐鲁——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活动”的初中学校,并获得银奖。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韩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飞扬的青春、智慧的创意、不懈的努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近日,笔者有幸走进韩颖老师的课堂,亲身领略其对教材的个性化深入解读,感受她对课堂的把握,体会她对学生的关注等等,课后静心思考之后,笔者深感受益颇多,尤其是韩老师对教育教学细节的把握,可谓是“庖丁解牛、出神入化”,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把握读之细节:抓准阅读精髓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独特个性。换而言之,随着核心素养的逐步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下,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重要的一环,作用巨大,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但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读或者统一读,学生往往容易疲惫从而失去读的兴趣。
韩老师的课堂上“读”的形式丰富多样,男生读、女生读、配乐读、接力读、分角色读……可谓说是“读”领风骚,百花齐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韩老师不断进行跟踪点评和引领,“男生的这个音为什么读的这么重?你读的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地方顿开了?”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既激发了学生踊跃参与的激情,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必须加强读的训练。韩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充分的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也可以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二.把握悟之细节:引发情感共鸣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初中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教材中情感的挖掘,并且应以适当的方式去拨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弦。
犹记得,王崧舟老师曾说,诗意语文的核心和灵魂有且只有一个字:“情”。注重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文字所承载之情,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方可营造出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韩老师本节课讲的是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引领学生体会到老舍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后,韩老师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在冬天去过济南?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很多去过济南的同学一起回答不喜欢,有一位女生起来回答:“我去年春节时去过济南,可我觉得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可爱,冻得我手都不敢伸出来。”同学们哈哈大笑,韩老师马上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老舍会那么喜欢济南的冬天呢?”同学们齐声回答:“因为老舍对济南有感情。”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与作者同爱同喜,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受到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掌握和听说写训练,它是一个将教师之心、学生之心、作家之心沟通、融汇,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的过程。只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才能够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实现“乐学”与“会学”的统一。
三.把握评之细节:擦出共振火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合理恰当、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往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
在讲评课文时,韩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回答这篇文章中你觉得老舍先生哪个字用的最好?有一个男生举手回答:“卧“,然后分析说他觉得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济南冬天一幅安适、恬静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济南下雪时的喜爱之情。我为这个男生回答暗暗叫好时韩老师一边对这个男生投去赞赏的眼光,一边说:”我觉得你这个字不仅找的好,解释的好,也让我知道了咱们班真是卧虎藏龙!”这句随机生成却有丰富内涵的口头性评价引发了班里更多孩子的踊跃回答,不仅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也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作为一名刚刚走进学校一年的年轻教师,韩老师通过把握预设中的细节,捕捉探究中的细节,在评价中尽显细节之美来展现课堂魅力实属不易,当然韩老师的课也不是尽善尽美,在布置作业《校园的秋天》时,韩老师把应该怎么写、要写什么给学生布置了个大概,失掉了讨论交流激发思维碰撞,从集体智慧中探寻细节亮点的机会。
课堂是由一个个细节连缀而成,小小的细节中往往蕴含着课堂大大的智慧。教师唯有聚焦细节,在实践中磨练细节,方可展现课堂精彩,构建品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