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习题的变式探究 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陈宇红.
[导读] 变式探究是初中数学“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课本习题进行分层次的变式探究,采取“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效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陈宇红.
        (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510700
        【摘要】 变式探究是初中数学“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课本习题进行分层次的变式探究,采取“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效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习题; 变式探究;复习课;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学生已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九年级的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苦、老师教学累的情况。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困难,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2020年开始,广州市中考不会有《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一书,没有“考查知识内容及考查目标要求说明”作指导,没有“数学题型示例”作参考,给复习课添加了难度。通过对近年来广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中考试题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坚持“先管后教”、“分层施教”,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课本典型习题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等多角度、多方位的变式探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的学习气氛。要实现高效的复习课教学,应该坚持“先管后教”,重视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交流和家校联系的办法,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高效进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层次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时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应该根据学生差异、依照“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有题可做、有题可想”,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案例
        下面以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的复习课(1)为例,就变式探究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应用进行探讨。《圆》的复习课预计两个课时,第1课时复习(1)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有关性质”和“弧长和扇形面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基础差异,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是基本要求、B层是综合提高,学习目标是动态的,鼓励A组的同学在完成基本目标后,努力完成B组的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分组作适当的调整,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
        案例: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复习课(1)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会用其进行有关计算、证明;
(2)会计算圆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
(3)熟练用垂径定理和周角定理解决综合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分层递进、分层达标。目标(1)、(2)是A组目标,目标(3)是B组目标,学习目标是动态的,随着学生的进步,鼓励向更高目标努力。
        二、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预计3分钟)填写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填写表格内容,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完成答案。利用希沃白板投影答案。
    2. 典型示范


        变式4(B组)(预计2分钟)如图5,在中,半径⊥弦,垂足为,已知,,则的半径为           .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加深对两个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变式3是广州市的中考题,让学生了解中考试题来源于课本,应该重视课本习题的练习。上述变式组题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是方便老师下去检查、批改。A组同学做完基础题之后,鼓励他们去完成B组的题。
        例题2(课本90页第14题)(预计3分钟)

  
 
        设计意图:以上变式题都是最近几年广州市的中考试题,这些试题是从课本的习题改编而来的。通过对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考试题的来源,进一步掌握定理及其推论,熟练利用这些定理、推论进行证明和计算。利用希沃白板的功能,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让学生欣赏、学习班上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规范解题过程。
        4.反思小结(预计3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在变式探究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点拨。通过让学生自主总结、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优效”学习。
        5.课堂小测(预计5分钟)
 

        设计意图:课堂小测试题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方便老师快速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跟踪辅导。课堂小测采取“当天小测、当天批改、当天辅导”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变式探究不能为了“精彩”而随意改变课本习题,变式探究必须以课本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中心。变式探究不是为了变而变,而是通过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式探究,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变式问题有兴趣,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优效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复习课教学要重视发挥小组的帮扶作用,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尽可能在小组内解决,普遍存在问题通过希沃白板投影、板书点拨,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
[3] 肖凌戆. 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黄显涵. 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 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11.4:43-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