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刘芝 苏芮
[导读] 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高中生物的教学,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刘芝 苏芮
        山西省芮城县陌南中学 044600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生物学的基础,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减轻学生升学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学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便利。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高中生物的教学,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方法
        现在学生用的调整后的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更加的新颖,知识面更加的广,更加适合现代教学模式,这就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活跃课堂,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等优点。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提供多媒体资料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更多的信息资源可以由教师使用和支配,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从而使教学更加方便,多媒体上的内容相当于一个教学提纲,教师也不需要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记忆下来。因此,增大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的家园》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资料,如温室效应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酸雨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的腐蚀等;有些物品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让学生有感而发,进而总结出保护地球的方法、措施。
二、多媒体课件有效运用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生物课堂上,教师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可以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多媒体课件应该给学生设下“悬念”,为思考留有“余地”,吸引并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将传递的信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将多媒体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满堂灌”方式的教学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让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在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它,掌握它,从而上升为自己的理性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记忆和巩固。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力求通俗易懂,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多媒体教学是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教学需要,主要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它的制作基础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不能脱离它们,更不能违背它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智力发展水平、认识水平等,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水平的差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其内容过低,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内容过高,达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上升为自己的理性知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多媒体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信息传递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才会最大,掌握得才能牢靠。
        多媒体课件必须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恰当地将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内容的科学性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多媒体课件艺术地再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一段美妙的音乐,一个精彩的镜头,一节精美、细致的片段等,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形、色、意并茂的特点,通过赏心、愉目、悦耳的声像信息,给学生以适度的刺激或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达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但它不能像一般影视作品一样进行较强的、甚至于违背科学的艺术处理,不能给学生任何错误的印象和概念。多媒体课件同其他教材一样也同样应当具有教育性,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研究发现,现行的课件如果按其作用方法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这类课件一般呈现一条主线,按照教师的讲解过程逐步演示,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详细,目前教师们自主开发的课件大都属于此类;第二类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它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后一种课件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今后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方向。
        应当说第一类课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于帮助教师把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讲清楚,使某一层次的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变得容易了,但这种课件并不适合于个体差异明显的全体学生。对智力层次稍高的学生来说,其值得培养的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驾驭知识、发展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教高中生物第二册《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一节,把学生分成几组:第一组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强,学习的主动性好,学习基础扎实,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也较为突出,在课堂上,只给他们指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适当做一些提高性习题;第二组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刻苦、踏实,成绩较好,对于这些学生,我们选择具有完整教学过程的课件,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第三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也不理想,我们在一开始就给他们展示一些奇异的遗传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然后一步一步由教师引向深入。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是让课堂更好的实施的一种辅助手段,要适时适量的使用。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玉梅 《论如何提高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学术期刊,2015年,5期。
[2]钱钦玲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学术期刊,2014年,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