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娴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56606
我的中文系出身的好朋友常戏虐地唤我“假洋鬼子”。对这一称呼我也是欣然接受,谁让咱学洋文出身呢?既然是“假”洋鬼子,那就得努力向“真”洋鬼子靠拢,才对得起整天在课堂上满嘴吐出的洋文!
当今的中国已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与国际的接轨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可以让中国了解世界,也可以让世界认识我们具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和文明的祖国。我们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也承担着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认识和了解的教学任务。那么在跨文化培养的培养和渗透上,如何能实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习惯的培养
1、 我本人就非常喜欢听歌唱歌。所以课前我经常会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英文歌曲放给学生听。欣赏英文歌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放松情绪,二是能够了解歌手的国家、歌曲的背景和歌手的相关故事;三是通过听英语歌既练习了听力又扩展了词汇等等。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例如还是2012年寒假开学不久,适逢美国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去世。我给学生们播放I will always love you时,好多学生并不知道这首歌。但是当屏幕上出现惠特妮休斯顿的照片时,很多同学立刻就说出了她的名字。所以音乐再次响起,歌词缓缓出现时,全班同学都静下来认真地欣赏起这首歌。在学到与职业有关的内容时,我就选择来自瑞典的歌手Darin Zanyar的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让学生欣赏;众所周知的Yesterday Once More, The day you went away,Lemon Tree(现在进行时)等等都与时态有关的;Never say goodbye 则是虚拟语气方面的。其实很多歌曲都会呈现一定的学习内容的歌词,因为它本身就是语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体现。再者,歌手的经历同时也具有励志教育的作用。
2、除去听英文歌,English Tongue Twister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经典的英语绕口令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又能展现英语语言的魅力,还能让同学们接触更多语言材料,练习的同时又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3、其实课前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Daily report, English story, English conversation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
对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同于教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要在一种特定的氛围水到渠成的表现出来,能够让学生于无形中感受到直至表达出,这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我们在教学新目标七下Unit 6 It's raining的时候,学会了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个表达,要尽量在交际对话中展现这个句子的出现频率,让学生自己发现有时候 “问天气情况”只是一个对话的最经常的开场白,或许这句对话后没有了下文,或许人们会谈很多其他无关天气的话题。这和我们的文化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问“你吃饭了吗?”但英语中却不是人们见面的寒暄语。
再者就是对别人的赞美,我们说 “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英语这一点倒不谦虚:“Thank you"就OK了;另外像打电话、出席聚会等的时间和着装问题、购物、饮食等等诸多方面都要注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一些禁忌,记得有一个对话问道一位old woman的年龄,她友善地笑着说:"It's a secret."。所以年龄、收入、婚否等等这些private questions就不要问了,以便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所谓”入乡随俗“, 既然学习人家的语言文字,目的是有朝一日和人家进行交流,就一定要弄明白人家的customs!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语境以达到良好的语用目的。教师本人也要注意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适当使用母语,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英语听说机会,才能为学生打下真实交际交流的基础。
(三)课外活动的有效利用
现在学生们接触的面很广,所以要善于利用这点扩展所学。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注意提前让学生在课下搜索或讨论相关的信息。制作小卡片或者出黑板报,用英语标明日期、来源、习俗、有什么特殊的庆祝活动、特色食品等信息。西方节日诸如:Christmas,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etc. 我们的节日也要知道其英语名字: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既锻炼了能力,又增长了见识。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增设了校本课程:英语课本剧。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各位老师都大显身手,充当“导演”, 学生们排演的《The little red hat》, 《The Fox and the Tiger》,《The Sleeping Beauty》很受欢迎;还有的老师排练了比较大型的《The Emperor's New Clothes》、《Three times beating monster 》也非常精彩;上次我们班同学的《The Gift》演绎的惟妙惟肖,学生表演极具特色;英文版《Diao Chan》一举夺冠......
(四)英语名字的应用
每次接一批新学生,我就会对照着他们的名字研究半天。做什么呢?给他们取适合他们的英语名字。怎么才叫适合呢?一是和他们的汉语名字的发音有相似之处,如:王斌--Bruce;杨萌--Mary; 石鑫---Cindy等;二是取和汉语名意思相近的,如:洁李冰---Crystal (水晶:纯洁),刘曦---Dawn等;再者就是根据他们的喜好取名,爱唱歌的叫Melody,喜欢周杰伦的Jay等等。
英文名字让同学们更多了解英语中姓和名的位置,了解哪些是男孩名哪些是女孩名,还能增进英语学习的乐趣,更加强化英语学习氛围和兴趣。好多学生若干年后给我在QQ上留言:老师,在高中再没有人叫我Donna了!发短信祝福我的时候后面还是习惯性地缀上他们的英文名字。
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需注意提高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要树立榜样意识,如大作家林徽因,一代大师林语堂,那些大翻译家,外交官等,都是中西方文化运用的先行者,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代表。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还需注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本人要善于不断学习和提高,要能够多措并举充实自我,随时汲取新的知识养分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教育形势。激情与思想酝酿的大写的“人”才敢于直面各种挑战。我,还在努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