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探究 黄玉英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黄玉英
[导读] 养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数感培养已经不断地变成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好学生的数感,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也是十分有用且有效的。

黄玉英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  530300
【摘要】养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数感培养已经不断地变成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好学生的数感,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也是十分有用且有效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34-01       

        引言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这一门科目的魅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感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为了加强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掌握数据本身和数据之间的联系,教师能够充分明确加强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教学过程缺乏有效创新等诸多问题,不断优化更新数学教学理念,通过更具有引导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一、结合生活,有意识融入数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大、小、多、少等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来描述身边的事物。因此,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如,在表达班级人数时,一班人数较少,只有20人,二班人数较多,有40人,一班是小班,二班是大班,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具体的数字、单位来进行表达。在讲解单位时,我们还可以以学生的体重为例,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实物用数学单位来描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进而也能培养自身数感。
        二、教师运用计算,学生理解数感
        有许多数学教育专家曾指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的培养就是指要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数字和计算的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学生们将其所理解的内容加以运用到实际计算过程中的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以及要着重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让学生了解并且熟知一些数字和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渐真正地理解数感并有效地运用数感,以致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字以及数字的计算变得越来越敏感,做题的准确率和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完全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一组算式组“9×6=18×6=36×6=”,再列出一组算式组“50×5=100×5=200×5=”。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本上写出自己计算后的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算式组的规律。最后在学生和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发现中,让学生们深刻的感悟到如果一个不是零的因数扩大了若干倍,同时与该因数相对的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此时两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也就扩大了相应的倍数。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准确地熟知一组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即让学生了解到“因数×因数=积”的算式组成。
        三、动手操作,感受实际意义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是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概念的转换,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就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感知教学,也就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比一比》这一课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多少”“长短”等词汇的实际意义,并对数学中的一些简单概念也有基本的了解。为快速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数学意义,我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学习工具,鼓励大家动手比一比,亲身参与到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根不同长度和颜色的绳子,随机分发,让大家比比长短,绳子的一端对齐,摆放平直后对比另一端,若一根伸出的长,则长短不一;若没有多余,则说明两根绳子的长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长短”的实际数学含义。
        四、创建良好情境,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数的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农村小学数感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强数的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数的感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结合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学会合作探究,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感悟能力。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其特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所需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通过对学具的折一折比一比,对黑板、教室、课桌的测量等合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数和形的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数内在条件的探索,创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良.注重数感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 (07):194.
[2]许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18): 118.
[3]张富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家长,2020(18):58 +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