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在作业系统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黄桂香
[导读]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实际学情
        黄桂香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实际学情,结合教材阅读作业系统设计框架对教学实践中的作业设计和主题落实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作业设计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期,而阅读素养本身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其渗透与落实势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也会影响到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实现。其中作为实现目标主要凭借的教材作业系统则更是集聚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良好素材,教师有必要从实践出发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一、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的设计路径
        1、课前确定作业训练主题
        阅读作业系统的总目标为“获得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策略与方法”“在阅读中感受乐趣”,作为统领标准,无论是基于整册教材的阅读作业系统还是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之后的习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审视和重构。总目标基于阅读素养体系下进行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明晰作业训练的实际达成效果,并以此作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估标准。那么基于总目标之下还需要对教材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进行重点结合,教材的阅读作业系统是由若干个知识点以及阅读素养要素训练点来呈序列性螺旋上升结构组成的,所以每一个阶段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而如何确定阶段性的训练重点,就需要教师关注到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中给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要点,这也是部编版教材区别于以往传统教材的一大特点,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来组成单元,以语文要素来将单元内知识体系显性化,利用其作为指导便可以直接地把握到单元训练的重点。
        2、预先审视已有设计
        经过主题分析可以对作业训练的目标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进行把握,但如何来进行时机的设计和实施还需要审视教材中的阅读系统内容。首先,通过阅读作业系统要达成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侧重点是预测与猜想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以《小狗学叫》为例,就可以包括策略型、归纳总结型以及评价鉴赏型三种作业,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其次,阅读作业内容要突出均衡性,这样才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但仍要体现出主次之分,并非是只能单纯滴存在对应训练点作业类型,这也是审视的重要目的。在具体过程中需要围绕阅读作业的训练重点进行具体不知,最直接的判定方法就是看有关训练重点的题目数量所占比例是否为最高,或是否为学生必须完成的题目。此外,阅读作业设计的文字表述要具有开放性,这决定了作业是否能够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燕子》中,“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1-3自然段。”情感应当是个人主观的独特体验,但这里的前提限定了“喜爱”,所以也暗示了其他的情感不要太多。

再如,在《赵州桥》中,“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规定的动作是抄写,但完成的目标是鉴赏评价文本语言内容,这样的表述就很难令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述的“美观”,也因此避免出现表述不明或是不具备操作性的要求指导是教师需要注意的。
        二、教学实践分析
        1、课前预习
        教学开始前需要学生完成准备类作业,主要的预习内容就是了解文本体裁相关的知识,为完成背景知识的搜集和补充打基础。如科普类小品文就需要学生提前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其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背景有一定了解后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含义,而且对于后续的学习以及能够完成更高难度层级的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需要完成记忆和朗读类的作业,既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也是为学生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经过有目的和目标的预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预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也能够激发其学生原本的期待,使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自我需求和主动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地肯定使得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作业。
        2、策略引领
        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需要重点布置一些策略指导类型的作业,以使学生从中获得阅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树立起自主阅读与学习的自信。其中不仅需要告诉学生该学什么,更应该告诉其该怎么学,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对教材的阅读方法体系有一个充分地把握,避免空洞地说教,而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分段式教学设计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课后练习环节要先告诉学生预测并非随意的猜测,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文本的题目进行说明,让学生通过运用教材插图和文本线索以及生活经验来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插图中“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这一句话来让学生明白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通过此次“预测”来降低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陌生感,学会运用详细可操作的方法来逐步完成课文预测这一任务才是本次作业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第二学段正是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素养又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培养目标,可以说是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的点。语文教材的作业系统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凭借,其功能就是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抓手,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研读教材来把握其作业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其作为建议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配合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湫莉.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上),2018(08):102.
        [2]张沛清.让做作业成为一种享受——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6):39.
        [3]王艳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作业的设计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