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新泰市 271219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对策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102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 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 比较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行为依从性(合理饮食、坚持透析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情况以及尿素清除指数。 结果 102 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高血压、低血压、感染、糖尿病、心脏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86%,低于护理前的 23.52%(P<0.05);护理后合理饮食、坚持透析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行为依从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尿素清除指数高于护理前(P<0.05)。 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 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加以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护理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合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2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针对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在天 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102 例慢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 慢性肾功能诊断标准;②血液透析药物不过敏者;③ 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排除标准:①对药物严重过敏、有凝血障碍者;②伴有其他重大疾病者。其中男 性 67 例,女性 35 例;年龄 28~73 岁,平均年龄 (47.21±3.6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23 例,糖尿病肾 病 19 例,慢性肾盂肾炎 26 例,肾病综合征 9 例,高 血压肾病 11 例,其他肾病患者 14 例;病程 3~8 年,平均病程(5.21±1.04)年;每周进行 3 次血液透析,3.5~4 h/次,血流量为 200~250 ml/min。本研究经过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 102 慢性肾功能 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总结 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依据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危险因 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低血压、 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具体护理对策包括:①透析护 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程度选择合适剂量的透析液,避免出现剂量过多产生不良反应或过少造 成透析效果不明显;②心理护理:由于治疗患者均会 产生不同程度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积 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实施相应心理疏导。耐心倾 听患者的倾诉,在治疗和护理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 提高患者的行为依从性,最大化避免心理不良情绪 造成的影响;③高血压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血压监测,治疗期间重视体质量增长速度,严格控制水 钠摄入量。针对高血压遵医嘱及时给予 10 ml 心痛 定进行缓解;④低血压护理:超滤脱水速度高于组织间液回流速度时,血液循环会显著减慢,患者会发生 低血压情况。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重视对低血压前 兆症状观察,例如冷汗、意识丧失、呕吐、大小便失禁 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干预,增加心排血量;⑤糖尿病 护理: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当天不可采用胰岛素治疗,患者饮食应严格控制,尤其是盐和水分的摄 入量应严格控制;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行为依从性(合理饮食、坚持透析治疗、情绪稳定、遵 医嘱)情况以及尿素清除指数。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从性:包括:合理饮食、坚持透 析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每项 0~25 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康复依从性越高[2]。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由 SPSS 25.0 软件包处 理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 t 检 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表示,采用 字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危险因素
患 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1%(24/102),其中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60 岁)2.94%(3/102)、高血压 4.90%(5/102)、低血压 4.90%(5/102)、感染 5.88%(6/102)、糖 尿病 3.92%(4/102)、心脏病 0.98%(1/102)。
2.2 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86%(7/102),低于护理前的 23.52%(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83,P<0.05)。
2.3 护理前后临床行为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合理饮 食、坚持透析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行为依从评分 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4 护理前后尿素清除指数比较
护理后尿素清除 指数为(2.71±0.72),高于护理前的(1.34±0.54),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3,P<0.05)。
.png)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紊乱,血液透 析治疗可组织慢性肾早衰,但是在血液透析治疗过 程中,患者容易出现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等高危 因素影响临床透析效果。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 预,以患者为主,遵循一切从护理危险因素出发的护理理念,旨在控制护理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2%,高龄、高血 压、低血压、感染、糖尿病、心脏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危险因素。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 低于护理前(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护理后 合理饮食、坚持透析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行为依从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表明针对护理干预可 提高患者临床行为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与 杨薇薇[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护理后尿素清除 指数高于护理前(P<0.05),表明分析护理危险因素, 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尿素清除指数。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高危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腔的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提高 血液透析患者行为依从性,进一步有效保证血液透 析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先义.老年血液透析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措施[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4,12(1):33-35.
[2]吴茵,赵鑫,张永红,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 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4):2259-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