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成虎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博爱小学校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0-008-02
一、基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背景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体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众所周知,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体育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部分,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程的任务之一。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带动、小组合作探讨、直观展示等名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基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体育中强调德育,是规范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引导其遵守体育规则,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的重要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促进体育的发展。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拓展,最关键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从身体健康到素质养成。
三、基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内容
根据农村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可将分为三部分:
1、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因素,很多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缺失家庭关爱,隔辈教育思想停滞落后,学生在溺爱中任性倔强,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也给之后的德育教育留下后遗症。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的丰富性及其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纯真的性格对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
2、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德育效果不明显。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训练,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只通过单纯地理论灌输,导致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德育的本质。
(2)未做到以学生为主,未结合小学生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老师单纯地教授体育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导致个别学生跟不上整体节奏。
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措施。
第一,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培养生生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
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建立良好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既是体育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体育教师能否做到以学生为本,关乎课堂质量和德育的效果。同时也应培养小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的文明行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技能的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德育教育,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汇总德育教育的更好渗透,与创新路径。
第二,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注意教师的形象和语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体现出健康而有朝气的精神状态。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亲近与爱护小学生,切忌语言低俗、行为粗暴。同时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将德语教育发挥到极致。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针对性的在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本研究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针对性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比如,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通过体育先进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性;通过各种游戏教学来创设德育情境,寓教于乐。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重要标准,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德育教育有时也需要多方协作,找出根源,才能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让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样德育教育是与师同行,与生共建的过程,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跟进,让我们也在德育专业的这条路上更进一步。
四、基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案例分析
1、德育教育与师同行,与生共建,走专业的德育教育路线。
小学生体育教育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未能及时纠正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件发生,这是行为人在未得到老师发出正确判断而不明是非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让学生带着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德育的教育路上会越走越远,老师给予的帮助会越来越困难。
案例一:这件事亲身的发生在我的身上,当时正值我训练女子足球队,学生与我关系十分融洽,她们爱跟我开一些漫无边际的玩笑,有次我未能去及时纠正她们的一些不良口误,在不知不觉中她们给我取了一个绰号,我没有介意,心想:她们都还小,而且我跟她们也更加亲切,也更方便我工作的展开。哪知道有一天,我在楼下,楼上的同学也大声地喊起了她们给我取的绰号,我当时也不是很介意,只是给了她们一个微笑,用手指了指她们,直到又有一天我才发现了事情还是相当严重的。那天我开车在路上,一声熟悉的声音掺杂着“绰号”随风而入,我想:完了,这些小孩已经失去了行为的明辨是非能力,这是我的纵容所致,第二天我找到了那名同学,并和她进行了详谈,也说到了这样做不好的一面,但是我还是允许我们俩单独的时候可以叫,她爽口的答应了,刚出办公室门的时候,她回过头还说她今后都不会叫了。试想,如果我不去制止,她今后呢会给李老师、刘老师等等都附加一个名字,在不同的场合任其乱呼,那么其他老师能接受吗?其他老师如果再投射出不良情绪,那其结果肯定会在她们幼小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而这层阴影会不会导致她今后人际关系背离、自我评价缺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样德育教育是与师同行,与生共建的过程,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跟进,让我们也在德育专业的这条路上更进一步。
2、发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最大优势。
《老师成长修炼》刘波老师指出,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作为口号是教师们耳熟能详的,但在现实中,德育的实效性并不是很高,像我们现在很多老师一般都是在讲课,处理好课堂上的问题就行了,没有及时有效的妥善处理好课后工作;或者觉得自己事已经够多了,各扫门前雪,管好自己这堂课安全着陆就完了。可问题的症结没有打开,德育教育贯彻不到位,实际情况没有得到深入的了解,也会给德育工作带来麻烦。
案例二:4.2班有一名王姓同学以前是个乖巧听话、学习认真的好孩子,可是春期开学以后时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还时不时乱发脾气,无理取闹,在体育课中经常收到同学对他的投诉,问他问题总是一言不发,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无动于衷,这让我非常被动,发脾气地说道:“明天请你家长来”。课后通过他的同学了解到该名同学父母离异,母亲改嫁,随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要把他送到母亲处,他不愿意跟随母亲生活,情绪非常低落,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问题还是挺严重的。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与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并交换了意见,最后通过我和班主任努力,该同学父亲承诺会照顾他,说要送他到他母亲处只是气话。之后,该名同学慢慢的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之中,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德育教育有时也需要多方协作,找出根源,才能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让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体育教学中应把德育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导向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面对的问题,这就给我们老师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要有更专业更标准的德育教育知识去充实、去更新理念,理论。体育运动是主动积极的运动过程,它能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各种情绪反射,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包括勇敢、坚持、协作、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友善、愉悦等多种情感,主要在不断打磨下能充分认识、改进、提高,把情绪的多元化归拢于美好的善念,这种心理是小学生必要的成才需要。
案例三:5.2班有两名男同学,他们之间最为突出的共同点是爱运动,体育成绩拔尖,但有个最不好的缺点是出现问题后喜欢互相指责、推诿责任。我想,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给他们一生带来很多麻烦。有次夹球游戏,我特意把他们两个人安排在一组,结果经过几轮比赛他们的球掉了好几次,最后输掉了比赛。课后,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他们站在办公室还在为刚才的比赛争论不休,互相指责。我告诉他们凭一个人的力量就想把事做好,那是不可能的,出现问题不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归结于自己责任的多少,不能勇敢的承认错误,他们的行为是懦夫的表现。听到这他俩面面相窥,我已感觉到他们有些懊恼,最后我又将整个比赛状态分析给他们听,对他们的思想情绪做了梳理,听到最后两人又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并做了友好的拥抱,看见他们心里我也是暖暖的。后来的体育课,我感觉到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指责,也能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我看来,小学生体育教学的过程一定能够适应德育教育关于心里健康的要求,并会展现不一般的能量。个体社会化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