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刘月
[导读] :基于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
        刘月   
        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   250200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导致部分教师还不能及时转变和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阻碍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生物教育是在初中学校教育阶段正式开始的,这是因为生物课程知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自然生物的成长规律,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通过理性思考、科学推理与全面探究去分析生物概念,生成生物思维意识。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应该通过丰富的探究实验去证明科学猜想,建构生物知识意义,从而切实内化生物知识。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很难在学习中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实际运用到生物实验当中。再加上部分学校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并不完善,不仅缺少完整的生物实验室,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不丰富,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综合考量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时必然会受到阻碍。教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建立自身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在提升学生生物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就当前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大多只是由于自身好奇心理的驱使,才会参与到实验活动当中,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实现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具体目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教学和一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同时,生物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也不相同,生物实验需要小动物做实验标本,所以有些学生会因胆怯、害怕而不敢做这些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次生物实验课程之前,对学生做好课前培训,带领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在“观察蝗虫”这项实验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蝗虫的形态特点,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有蝗虫、镊子、放大镜、解剖盘等。教师带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知识,减轻心中的负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设问题,创设情境,打开探究第二关
        为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巧用问题来衔接各个实验环节,利用问题适当的指导学生。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导入实验,创设实验情境。这样不仅优化了初中实验课堂的实验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研究实验问题。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纷纷思考,有的学生说因为大树底下凉快,有的学生说太阳照不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植物的蒸腾作用”,让学生来通过试验活动探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实验活动,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思考积极性,是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堂的重要形式。
        (三)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重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在生物科学领域一切结论都应该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无论是专业的实验还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验,都应该有具体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些学生摆弄自己的“小聪明”。比如:在进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项实验时,要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入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得到结论。但是有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并不认真,抄袭书上或者他人的数据,当作是自己的数据,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四)探究感悟,迁移应用,打开探究第四关
        俗话说“学以致用”。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并且能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解释生活现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时要“因地制宜”,从生活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生活喝生物融为一体。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探究”实验教学时,实验所采用的花朵是桃花。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去找生活中各种的花朵来进行探究实验的代替,有的学生拿来了杏花,有的学生拿来了玫瑰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根据自己所带来的花朵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分析花的结构,如花瓣、雄蕊、雌蕊等,让学生认识到花的结构不一定相同,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结构。这样的活动不仅创新了实验,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五)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经验
        过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一直在追赶教学进度,且每节实验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所以师生双方都忽视了实验总结活动。这就直接带来一个问题,即初中生会重复陷入同一实验操作瓶颈,难以汲取实验操作经验,无形中便出现了高耗低效的教学问题。对此,初中生物教师便要及时与学生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经验,及时反思并审视探究性实验的不足与弊端,从中吸取教训。如此,不仅可及时优化初中生的科学思维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同时还可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反思意识,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生物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无疑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的更高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简单的论述了如何通过开放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出了通过合理调整实验,优化教学模式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圣英.创新能力在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26):121+124.
[2]毛全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0(03):203.
[3]陈少虹.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4):85-86.
[4]吕春科.简析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04):123-124.
[5]杨掌玉,陈右清,曾凡敏,杨梨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7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