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琼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中心完小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古诗成了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古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是语文课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节日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练习生活,想象画面,蒋节日的民俗风情融入学生的心中,在教学中渗透节日传统习俗文化的教育。
【关键字】古诗教学 节日 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以及其祖先创造出来的,并被后代不断流传于世的文化,其具有悠久性、民族性、优良性。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广泛,最为明显的就是传统习俗,特别是节日习俗。
在小学阶段的关于节日的古诗词不多,但它们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的结果,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沉淀。新课标里就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种传统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习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有一个“文化自信”。就是要提示学生学习祖国的经典传统文化。
二、如何在古诗教学里渗透节日文化教育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节日文化通过特定的形式将节庆习俗延续和传承到今天,如现在的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要吃包子、吃粽子,清明节要扫墓祭祀,春节要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从古至今很多文人、诗人在参与节日这个过程中,将特定的节日风情、习俗利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其成为节日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就很有必要,也必须要进行节日文化的教育。那么怎样在古诗词中进行节日文化教学呢?
(一)在教学节日古诗时首先是读
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将学生带入诗词描绘的情景中,实现情景交融,让学生通过诗词里的语句来感受诗词描绘的情景。例如教学《元日》这首诗时,这首诗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却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再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古老的风俗民俗,展示了古人在迎新时浓郁的、热闹的春节气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用多种方式阅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品”出诗味来,可以范读、引读、对读、配乐读、打节奏读等多种的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品出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读出节日习俗,通过朗读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了解古人想要通过诗句表达的感情。诵读是学习古诗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一种最佳的方法。
(二)找出节日,体味诗中节日习俗
每首节日古诗背后都蕴含悠久的传说和来历,蕴含着对先辈们的怀念和敬仰,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重建和希望,或者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在充分的诵读后,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孩子们就可以找到古诗词中所写到的传统节日,有些诗句在诗的题目已经写出了节日,教师可以对于诗句背景、作者进行讲解或是根据学生自己查阅的资料,再根据诗句就可以找到当时的节日习俗。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诵读后可根据诗人背景:诗人王维15岁离开家乡,20岁考中进士。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当看到人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在庆祝重阳佳节的时候,就勾起了他这位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作者的视角看到重阳佳节的节日习俗,登高望远、遍插茱萸。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而这时的王维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更让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孩子感受到了作者“异乡”“异客”的孤独寂寞,加之孩子们是住校生,住在学校,可以插入他们对于想回家见到亲人的那种心境,就更能体味作者的心情,明白了当时作者是何等孤独、何等寂寞!
(三)回归生活,感受节日文化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大课堂,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就可以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回归生活,真正体味节日文化。如端午节到,学校组织开展了关于端午的一系列活动,首先让孩子们学习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做包子、包粽子,让孩子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让孩子体会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知识和生活经验。
再如,每逢到中秋节,我们让孩子先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关于中秋节,因为中秋放假,学校提前举行中秋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找到节日感受,在文字学习中感受中秋佳节的习俗,教师可以讲述古代的中秋习俗,渗透节日文化,让孩子真正走进生活,体味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小学阶段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不多,但节日诗词却蕴含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宝藏,蕴含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在课堂上教学传统节日,学校活动让孩子感受节日氛围、文化,体会节日习俗只是一小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应让这些经典只是停留在一张张的纸页上,也不应局限于在课堂上、活动上,而是应该拓展节日诗词的学习长度、广度和深度,让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生命,让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传统文化的灿烂开花结果。这才是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汪潮,2017:《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计》,福建教育出版社。
[3]曹文轩,2017:《以梦为马/大语文》,明天出版社有限公司。
[4]温儒敏,2019:《温儒敏谈读书》,商务印书馆。
[5]蒋军晶,2016:《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