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超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同意小学443205
摘要: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科学课程可以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其童年生活,发展其个性,开发其创造力。小学科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方面的知识,知识虽然简单,然而知识体系却十分庞大。教师的第一感觉是科学课难上,学生的第一感觉是科学课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有适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基于此,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问题;策略
引言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等,不同的科学形式代表了不同的科学领域。小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意识发展还不成熟,学习科学课程可以促进思维意识的健康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好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方面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塑料袋好不好”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却想不起什么叫“白色污染”以及这种污染的严重后果。
(二)学校内部因素
教师和学生是科学课程的主体,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讲解者和设计者,对有效课堂实施效果的高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只有详细的了解课堂方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才可以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促使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建设有效课堂。但由于可续教师数量较少,兼任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其他课程,导致并未有时间参加培训活动,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融入趣味语言,转变课堂氛围
语言是人类基本的沟通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趣味的语言教导学生,不仅能够转化枯燥的课堂氛围,还能激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容易对教师的不合理的语言产生不良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的进程。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理论的教学,忽视了自身语言对小学生学习影响,在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也使课堂氛围逐渐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趣味语言,转变课堂氛围,调整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
(二)创新课堂教学展开形式
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很好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很多新鲜色彩,让学生有更加多元的学习收获。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在教学设计时就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关做合理预设,并且基于这些要点做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设计,利用多媒体和相关信息技术做核心知识的分析解读,化解学生的学习障碍,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这样的教学组织与构建方式会让课堂的整体效率更高,同时,学生理解吸收相应的学习内容也会更为轻松,这才是基于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为课堂带来的积极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作为最典型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发挥其功能特性,可以很好的使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化、生动化,对于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教学《水滴里的生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就这个微观世界有更好的探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显微镜下看到的一些奇异景象,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体的运动和活动。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范畴,也让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学习印象,是提升知识教学实效的良好方式。
(三)抓住每一个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每一堂课上,除了让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其正确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学习本民族文化、历史等。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凡事都具有相对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真正的科学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是能够推进社会进步的,目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些。
(四)拓展课堂活动,丰富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不仅存在校园之中,也存在日常生活之中。即,“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进笼晚兆阴雨”等谚语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校园内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可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科学知识建设。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认知科学的本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学习发展。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只依靠教材对小学生施教,既限制了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小学生科学知识的增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更好地建设科学课程有效课堂,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寻找符合实际的有效课堂建设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锋.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时代,2019(35):66-67.
[2]彭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98.
[3]孙兴军.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优化[J].中华少年,2019(34):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