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打造高效中学信息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毛海燕
[导读]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当前已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作用与优势,给出中学信息技术微课内容设计的具体措施,并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程讲授、课后复习四个不同维度,对微课在打造高效中学信息教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提升中学信息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毛海燕
        (武汉中学初中部,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当前已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作用与优势,给出中学信息技术微课内容设计的具体措施,并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程讲授、课后复习四个不同维度,对微课在打造高效中学信息教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提升中学信息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微课,课堂导入,课堂增效
一、引言
        伴随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中学信息课的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应用微课进行信息课教学能够更好地紧贴学生实际,有效迎合学生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作用与优势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学生不重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诸多问题,而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内容紧凑和教学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微课可以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微课的引入,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上的查漏补缺。由于微课的制作总是聚焦一门课程中的一些特定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学习时目的性更为明确,对于感兴趣的或是陌生的知识点,学生只需点开相应的微课视频便可以进行了解与学习。同时,通过微课的回放功能,可以让学生重复播放自己想看的视频,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2、微课短小精悍,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的注意力专注时间总是有限的,若要学生长时间关注某个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未必会很好。而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知识点集中,因此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在微课内容设计上,也可以将讲授、讨论及提问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沉浸在学习过程中并主动进行思考,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3、微课可以改变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上的知识点,然后再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与补充。,而微课的应用则可以成功打破这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借助微课,学生可以提前观看小视频,或是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中学信息技术微课内容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则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喜爱程度。为此,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对知识储备程度、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来开展,因此需要加大微课内容设计和学生兴趣激发的结合力度,聚焦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课程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FLASH动画制作微课中的“遮罩效果”这一部分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预先划出授课重点,再进行微课件开发制作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情基础、个性特征,最后给学生提供制作完成的动画作为参考,以此让课程内容呈现出更多的趣味性及更强的画面感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四、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课教学方式
        微课在中学信息课教学中的应用要自然,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环节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使用微课。


        1、应用微课优化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每门课程都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预习及其问题反馈,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学生借助微视频提前进行预习和自学,既可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反馈给老师,老师再针对这些反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应用微课巧妙完成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借助微课图文并茂、主题集中的优势导入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场景,使学生从课堂之初就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常见的方法如下:
        (1)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情境性。老师通过借助微课中的语言、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创设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置身于某种具体生动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并根据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旧知导入:在微课视频中,教师以提问、复习、做练习等形式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并根据教学知识的内部关联逻辑,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成功完成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知识讲授之中。
        (3)问题导入:借助微视频,教师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借助微视频中的内容讲解,慢慢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注意力紧跟课程讲授,时刻保持关注度,最终实现问题求解。
        3、应用微课促课堂增效
        课堂是中学信息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中学生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为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微课的优势,发挥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拓展中的作用,通过微课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聚焦课堂重难点,并进行有效拓展,丰富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详实的学习资料。
        比如在FLASH动画制作微课的“动作补间动画”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知识点混淆预先制作相应的微视频,从两个动画的操作要点、制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区分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学习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4、应用微课促课后深化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点与技能设计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课后观看,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回放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相应的学习视频,查缺补漏,从而辅助实现中学信息课的分层教学,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结论
        优秀的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大、质量高,以及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色,满足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实需要;适应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中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将一些抽象难懂的计算机理论和复杂的实践操作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效率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畅.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 2018(06):112.
[2]李姗姗.“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8(08):39-40.
[3] 刘翠农.探讨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17):25-26.
[4]甘伟城.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17(6):45-46.
[5]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07).
[6]董红波,齐琪.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