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 韦丽香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于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初中生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理科性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韦丽香
        福建省屏南县华侨中学   35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于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初中生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理科性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处于落后水平。基于此,文中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初中生物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关键的时刻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环境,确切的说初中生物的学习是学生在整个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奠定基础的阶段。如今,各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可供一线教育工作者参考,以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学习任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是以黑板上写板书的形式来讲解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使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也都局限在教材上。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形式来进行教学,也会更加有声有色地向学生阐述所讲述的内容,更方便学生理解。在多媒体上搜索各种知识也会更加方便以其拓宽学生眼界,增加知识面。对于课前,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内容发出提问,留下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查阅知识,所提前了解到的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时方便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积极地去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一些关于本节课知识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不同的微观角度去观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一些关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动植物患病等方面的调查,让学生们在教师授课时更加容易地去了解,当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内容时,教师讲述的理论就能够得到实践。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此类方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去配合老师,以此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注重生物课堂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
        生物原本是一门与生活实践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仅仅初中生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就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生物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让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能够被应用起来,真正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并且通过学习与运用的联系发现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野外实地教学或者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了解到生物知识是如何从生物世界中被挖掘出来的,同时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哪些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生物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的配合,锻炼学生的生物触觉。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了解生物圈相关的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课上,我就大胆的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学校里的草地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校园草地上的小型生态系统来了解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生物层次构成的,并且这些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维持了整个系统的健康运行。显然这样新颖具体的教学方法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理解的更加明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室以外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维持好教学秩序,同时也要防止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3 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保障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
        在生物课程的教学展开与推进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对于知识有良好的理解吸收,也要基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慢慢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建立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基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学科素养的一种体现,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和体现,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头脑来分析解答各种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的优化创新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加牢固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也要基于知识的教学逐渐实现对就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要善于基于初中生的发展特点,透过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青春期阶段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时,正好与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关联。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透过给学生讲解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让大家了解人体基本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并关注生理变化与卫生知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综合解答学生存在的各种疑问,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会更好地体现出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在价值,学生也会在课堂上获取更多学习收获与成长。
4 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生物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组织与创设更多学生能够有效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设计更多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在讲到有些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复杂问题的设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学生可以在有效的合作交流中慢慢剖析问题的实质,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思路,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印象。多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会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构建。
【结论】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方法绝对会是重中之重。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关乎着这一学科的整体效率,更关乎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吸收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着人才的培养。所以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行。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寻找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