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锶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
【摘要】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情商需求上,在教育专业性上,在教学技能等多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提出: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专业信念与阅读相结合,优良品德与以德育德相结,强身健体与抖擞精神相结。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素养,精神素养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飞速的,知识的更新至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们的需求质量也只会更上一层楼。人才的质量要提高,人才的能力要多元,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和国际形势,对我国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面临当前问题,任何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过程都是漫长的。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适用到每个学生身上,任何过程都容不得差错,特别是教师遵循指示实施到教学上这“最后一公里”,更是至关重要。政策到行为的转化,教师作为这一步的实施者,本身的能力要过硬,专业要过关。伫立于纷繁复杂的二十一世纪,小学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站,是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新的变化给小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不仅源自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对于教师职业管理体系,教师资格规范以及考核体系相关。我国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门槛相对较低,可以轻易取而代之。提高小学教师整体发展水平,改变小学教师群体在大众视角中的形象,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的入门水准要求以及教师培训质量,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护,是对广大教师的保护,教育发展的一种保护。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教育部门设置专门的培养发展体系,一方面教师亦可自我把控,通过终身学习,不断促进专业发展。
二、 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内容
立足小学教师专业性的把握和发展,改变大众对“小人之学”是“浅显之学”的看法,是小学教师培养提构建的基础和起点;立足于儿童成长,有效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立足于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满足感的有效途径。
1.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技术相结合
关于专业知识的分类教育学界都有着不同的说法,国外知名的有舒尔曼以“教师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理解吸收的知识”为指导,把教师专业知识分为“科目知识,通用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课目教育学知识,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以及有关教育宗旨目标价值及其哲学历史的相关知识”七类。国内学者通常将其分为“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性知识”。
1)学科专业知识的素养。首先不仅是小学课本上的有关科目,也不止中小学,甚至大学的相关学科内容,而是该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对该学科的思维模式有所把握。熟知所教科目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以及了解该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历史,是该科教师的“必修课”。而完成这些任务,小学教师必然离不开一张完整富有条理的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
2)基础知识素养。也可以称之为百科知识。如果说对于其他学段的教师而言,学科知识是教学的核心,那么百科知识大多处于可有可无的“加分项”,但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却意义重大。正如后现代的儿童观所提到“儿童的思维远超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儿童时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是他们通过创作性的填空来描绘已知世界”。儿童的创造性,可塑造性极强,他们渴求探索的空间极广,这是小学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也是对自身知识素养的广度提出的新挑战。
3)课目教育的知识素养。即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着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特征,做好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做好一些列相关目标内容过程等分析的知识素养。
4)教育技术的知识素养
具有对教育技术的准确把握,清楚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念。
5)专业知识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是教师要树立把专业知识与教育技术有机整合的意识,要正确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工具以及提供的有效资源对于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从专业知识的方面讲,能敏锐地发现挖掘知识中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的要素,并充分利用;从教育技术方面来说,其本身要向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与更完整的教育资源靠拢。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特点,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的整合对于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小学教师意义重大,多种途径的知识展现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推进模式,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同时知识与教育技术结合也需要适度,勿把PPT展示代替了教师的教学,勿手段扩大为整个过程。
2.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推动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不仅是研究人员的工作,也是小学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整理,自我构建,自我突破的道路。
1)教学的实践包括许多方面,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对课程的本地化,在开发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教学的管理,包括对班级学习,班级纪律的管理,对教学时间的管理规划;沟通协作的能力。包括疏通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与家长的交流。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成就感
2)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一方面,让小学教师从循环往复的知识传授中脱离出来——教师关注的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每一届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本人。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授方法,与个性张扬的灵魂相碰撞,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而能捕捉到这些火花,发现其中的问题,是小学教师发现问题的开始。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并不肤浅的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是需要在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提炼出问题背后存在的核心,把“问题”转变成为“课题”,才是真正做到了实践与研究的融合。另一方面明确小学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上升的,每一轮教学的开始,教师的都会有所沉淀。教师在每一轮的教学不断反思成长,在校本课程研究方面颇有成果,都是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
3.专业信念与阅读相结合
1)教师的专业信念
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选择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到认识小学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到形成对小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坚定地专业信仰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热爱,才会不停地追随小学教育发展的脚步,正是拥有信念,小学教师才会时刻坚守专业追求,不断创新。专业信念是小学教师发展进取的不竭动力。
2)专业信念应该与阅读相结合。读书之重要性,无需再多言。除了阅读经典名著,儿童文学,积累文学素养,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从阅读中寻找信仰的源泉。也需及时阅读教育类杂志,报纸,关注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熟悉相关学科的近期成果以充实理论知识,指导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观摩他人观点的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分享与交流,教育者之间相互砥砺前进,逐渐明确投身小学教育事业的决心。
4.优良品德与以德育德相结合
1)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然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下的公民美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户,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也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关爱学生”。近几年,教师与学生产生龃龉,导致师打生,生杀师的新闻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沉思。关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以足够的耐心感知学生,以宽容的话语去慰藉学生,真正做到关心与爱护。
2)在教师修养自身优良品德的基础上,以自身打道德修养引领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自主构建个性化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修养品德的能力,“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5.强身健体与抖擞精神相结合
1)无论什么的发展都需要良好打身体素质作为支持,低年级作为幼小衔接的学段,小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等。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广延性等特征也要求教师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2)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活力充沛的小学学生,在打下良好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必须展现出小学教师特有的“精,气,神”,也就是要抖擞精神,展现出小学教师的精神面貌,做到在讲台上一站,就让人感觉出小学教师应有的气质。如今面临各种来自学校社会的压力,随着教龄的增长,小学教师的这种精神劲正在逐渐消退,因此需要将强身健体与抖擞精神结合起来,释放压力,重整心态,为小学教师的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 (2006).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义 内容 策略.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2), 59-62
[2] 程岭. (2020).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规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117-125
[3] 马宁,余胜泉. (2008).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08(05), 1-7
[4] 潘健. (2010). 试论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2), 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