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刘江敏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刘江敏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三小学  433100
        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高效课堂,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繁化简,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时代要求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科学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或仅仅通过观看教参提供的视频完成任务,使部分的课程变成“观赏课”,使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甚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大自然中的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比如火山、地震、微生物等。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更多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图像资料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时,要学生了解行星绕恒星运转,卫星绕行星运转,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动画,使学生在头脑中有太阳和八大行星的位置,有具有正确的影像和活动轨迹,按照真实的情境进行想象,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把抽象的天文知识形象的记忆在脑海中具体地活动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力。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
富的信息进行图文并茂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时,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通过PPT和Flash演示在特定环境下,各种生物之间的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生态平衡》奠定基础,同时观看世界各国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让学生不仅懂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从小建立保护生态平衡和发展健康农业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真正理解透彻。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任何一个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耗时过长,实验数据处理低效,实验过程得不到保留等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生动,数据处理高效等特点,经过教师的美化或设计,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时,传统教学一般会单纯利用文字或图片来讲解火山和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大部分小学生肯定会觉得非常抽象,现在我们有效整合传统教学的知识梳理和现代信息化教学,将火山和地震的发生、过程及带来好处和危害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分段讲解,特别时实验操作需要点燃酒精灯加热铁盒中的番茄酱,部分同学可能出现使用酒精灯不规范,会出现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的中实验演示,再结合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三、营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方式
        (一)丰富的课堂资源让课堂“优”起来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但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深奥难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时,除了学生通过网站预习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容易接触到“多肉”植物和胡萝卜,要求学生用图片和视频记录它们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教师给予指导。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直接选用播放动画视频和记录片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地了解“我是怎样出生的”,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多样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1、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课堂气氛“灵动”起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利用声音与图像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国旗怎样升上去》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记录下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实验数据,以及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的实验数据。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把全班的数据都统一汇总到电子表格中,利用函数来求出平均值。十二个小组的数据,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直接显示结果,学生很容易推理出结论: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远程教学让人与人的距离“亲切”起来
        常规教学是在学校,教师和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但是在特殊时期,时代要求我们及时发生改变。2020年初,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侵袭,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探索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在线教育,以电脑和手机为主要媒介,居家环境替代传统教室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式登场,指导学生在家开展学习活动,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不同于传统的线下课堂,云上建立起来的教室,没有了固定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学习方式被重塑,习惯于三尺讲台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摇身一变成为“主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屏幕内外,重新定义教与学。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还能促进教学改革的纵向深化。只要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科学教学,就能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