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林明
[导读] 信息技术课是小学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就显得更加重要。
        林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子女学校831208)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小学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的课程安排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智力特点设置的。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建立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学习的重要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从合理利用信息工具,丰富学生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引导实践应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三个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1 精心的备课
        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好了精心的备课工作,仔细地去研读了教材,并且准备得十分充分的话,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就能够和学生侃侃而谈,学生也能够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自己最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去。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和交流也会更加的频繁,课堂的气氛和谐且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师的备课工作应当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时,一定要仔细的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当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并将自己本堂课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方式,进行完整的预设。备学生指的是预设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后教师应当如何从容地应对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就像是主妇手里的米,士兵手里的枪。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地去认知教材、理解教材,仔细地去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加工,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再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此不断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2 合理利用信息工具,丰富学生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具的普及,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诸多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深刻的影响。多年以来,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于知识资料的展示。而连接了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展示平台,更能助力教师实现课堂上丰富的资料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当主动选择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作为自身有效教学工作开展的助力。

微课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微视频就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微视频指的是用简短的几分钟突出整堂信息教学课的教学重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它有别于传统的学科,信息技术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来展开教学的。在具体的信息基础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在教授同一知识点时,有的同学通过自学教材就能够完全掌握,有的同学则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还有的同学需要教师的引导。
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即使是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学科,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遵循以学生为学习本体的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当分清两者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主动在头脑中构思操作步骤,而不只是简单的跟随教师的操作而操作,过后马上忘记操作步骤。因此,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 注重引导实践应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仅仅依靠少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不足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掌握。因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实践应用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保证教师自身真实的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文字幻灯片”一课时,为了助力学生打好学习演示文档相关知识的基础,同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录入,并利用插入艺术字技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样式,进行了文字幻灯片制作的自主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同时保证了教师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5 建立准确的考核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建立准确的考核机制,可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生的期末成绩结合,以此作为学生一学期的最终评定成绩。在每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互动,并认真的了解、评定学生对当节课理解的等级,并且可以针对理解通透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到成就感,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对教学环节教学的方式进行反思。在下一堂课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这样可以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
6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前做好认真的备课工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巧妙的使用微视频展开差异性教学,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当建立准确的考核机制。以此不断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析[J]. 甘肃教育,2018(13):69.
[2]陈兰昕.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周刊,2018(31):35-36.
[3]张柱英.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南北桥, 2018(23):165-165.
[4]蒋勇.关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科学与信息化, 2018, 000(007):134-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