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芳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官埠桥镇向阳小学 246738
摘要: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养成独立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此外还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加对文学知识的敏感性,提升阅读技能,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阅读技巧方面的作用,对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引言:
课外阅读是让小学生阅读一些课本之外的书目,以此增加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对课本中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意识,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课外阅读,使语文课程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增加学生对课本链接知识的深入了解,提升阅读能力,积累学习的经验,为今后小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外阅读为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是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1]。小学生学习小学课程仍然存在着压力,大多数学生只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很少去主动花时间阅读课外书目。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课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如果只通过课本进行教学,很难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所以小学教师要多给学生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外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利于自身独立性的发展。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暖冬》、《三亚的落日》等等,描写的景象生动、语言优美、有很强的画面感,并且内容和课本相关单元内容密切相关,增加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教师要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学生们现有的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生自然会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或者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更多类型课外阅读书,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重学生文学意识的培养,在文学角度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拓展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文学的接触面,形成语感,提升文学感悟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的灵感和背景、当时社会形式等,让学生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尽可能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深入感触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踏青”,引领学生感受秋风、落叶、硕果等大自然景象,然后让学生根据喜好选择类似的课外读物阅读,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秋天》、《四季》等,让学生深刻体会秋天的静谧,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手法。还可以组织多种不同主题类型的课外阅读,通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海伦凯勒战胜病魔,积极向上地生活,永不放弃、身残志坚的毅力;通过《中华上下五千年》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三国演义》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
三、课外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善于提炼文章中的问题点[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一开始学生会由于教师的问题而认真的深入阅读,努力从文章作者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多鼓励学生回答,长久以来,学生自然形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通过提问题、比较等方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增深对文学知识的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语文的阅读技巧。
比如,现代主义文学家鲁迅的著作《朝花夕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领悟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主要是回忆过去的往事,讲述其年少时的生活,从乡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的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从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面貌,借此反应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丑恶,歌颂有理想年轻一代人的伟大抱负,对亲朋好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作者情感的主线,写作的方法,《朝花夕拾》采用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行精读,体会整体文章创作思路,为自己写作积累经验和素材,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激发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独立学习、自主思考,提升阅读技巧,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江陆.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 2018(7): 8-8.
[2]陆陈聪.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考试周刊, 2018, 000(04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