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霞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北辰路实验小学 07645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颁布以后,对小学语文学科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丰富的阅读内容和与小学年龄相适应的文章,能够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师年龄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影响的因素。找到这些因素,研究提升的方法,是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而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能进一步提升词汇积累,提升写作和表达的综合能力。好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趣而生动的,应当在更灵活轻松的氛围内,达到知识和内涵的输入,作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检验,这种教学目标与效果是最理想的,但在现实中,存在诸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因素,需要逐一认清解决。
一、教学目标清晰科学
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过于依照旧的模式,导致目标与新大纲出现偏差,目标不够清晰,缺少科学合理性。因此,教师应在制定阅读目标时,除了要遵循最新的教学大纲外,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进行清晰科学的分解,把所阅读的文章,以更适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目标的清晰和科学,能够更好的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时,这篇文章展现了司马光年少聪慧勇敢,遇事冷静的美好品格。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明确,如何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明白聪明、冷静、勇敢的抽象品格是怎么样的,并发掘出学生的自身感受,促使学生能学习认同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展现司马光优秀品质的句子,并通过朗读理解句子的含义。目标明晰,通过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故事环境,在前期铺垫“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此处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紧张,有共情,然后在对司马光的救人进行讲解“司马光没有慌,举起石头砸向水缸”,小朋友得救。通过这层层递进的目标设计,分层次带领学生对司马光的行为和品质理解与体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确认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阶段,老师往往对阅读内容存在理解不深刻,不到位现象,认为阅读内容简短,内容少,就不去认真理解阅读内容。
导致教学内容流于表面,课堂呆板不生动,学生缺少学习动力。众所周知,只有对一件事物充分理解才能更好的去应用教授该事物,阅读理解更是,教师只有对阅读内容有十足把握,甚至是更多的扩展,才能更好的丰富课堂内容,才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合理的确认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对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既不能太肤浅也不能过于深刻。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对课文深入理解,除了要对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理解外,可以拓展一些自然学科的知识,比如,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可以自己长出来。这些了解,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的确认教学内容,在延伸与教学范围内做到平衡。这样一来,学生的对小动物和自然的好奇心会在教学过程中被充分调动,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认识这篇文章。
三、教学形式多样
小学语文在多年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这些形式,往往没有办法很好适应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强调个性和创新的环境。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对于教学形式多样性的探索越来越多,尊重孩子个性,体现孩子发散思维的模式越来越被提倡和认可,特别是一批年轻老师,本身就极具个性,对新鲜事物呈现出包容、吸收快的特点,因此探索教学形式的多样,将大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师生共同受益。
例如,语文教科书以及课外书丰富多样,许多书籍都搭配精美的插图以及相关延展的APP和相关影音资料。如何更好的应用这些资源,探索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新课改后,语文阅读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充分应用现阶段多媒体技术,改善学生枯燥乏味的阅读体验,在纸质书阅读基础上,可以通过影音拓展孩子想象空间,尊重孩子个性,设置阅读中较为开放性的答案,鼓励孩子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提出自己想法,不局限与传统的“标准答案”,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的质量将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到课程设计全程把控,要改变一些旧的套路和思想,多学习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把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一旦养成好的习惯,会大大提升语文能力,进而提升写作与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之探讨[J].才智,2014(28):132.
[2]赖永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1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