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妇幼保健院 产科, 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探究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产妇中选取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产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观察组的70例产妇非定期接受产前检查,探究两组产妇的组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组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较优,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有较高的价值,能增加孕妇对妊娠的相关知识,能减少高危妊娠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前检查;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
产前检查是指妇产科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推测预产期,对各种母体和婴儿的疾病进行筛选的过程。通过产前检查,可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进而为孕妇提供专业性的护理和保健建议[1]。另外,通过产前检查可以事先预测分娩难度,提前检出并发症,以便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来提高新生儿的质量[2]。本文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产妇中选取140例,对照组70例产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观察组的70例产妇非定期接受产前检查,探究两组产妇的组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产妇中选取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年龄在25岁到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13±0.49)岁,孕周在34到42周之间,平均时间(38.13±0.49)周;观察组中,年龄在25岁到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81±0.66)岁,孕周在34到42周之间,平均时间(38.53±0.79)周。对比两组产妇的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都根据医疗伦理,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信息的同意书上签名。
1.2方法
对照组70例产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观察组的70例产妇非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内容如下:在第一次检查中,会询问产妇过去的病史,并详细记录下来。产前检查时间为怀孕的第10到40周,检查中发生异常时,需要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叮嘱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在产检期间全面普及保健知识,增加产妇对保健知识的意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具体的检查项目如下:10到12周:常规妇科检查、梅毒筛查、尿检、血液常规检查等。13到16周:基础检查(胎儿心率、身高、血压等)、内诊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尿例程检查等;17到28周: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基础检查(浮肿情况、体质量、宫高等);29到36周: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测量腹围、骨盆、宫高、体质量等基本指标;37到40周:尿常规、血常规检查以及测量血压、体质量、宫高等,同时予以胎儿监护。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的产检次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两组产妇对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产妇对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越深。②计算两组高风险妊娠事件的发生以及各组高风险妊娠的发生率。③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喂养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束后,在统计处理中使用SPSS17.0软件,以95%作为信赖区域,表示利用率(%)计数数据。比较和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前提,数据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
2.结果
2.1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产妇的产检次数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png)
2.2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png)
2.3高危妊娠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产妇的高危妊娠事件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3。
.png)
3.讨论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的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受人们饮食生活和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产科高危疾病的发生变得更加频繁,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以及产妇身心的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若未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3]。产前检查因为可以事先检查各种各样的妊娠疾病,所以可以采用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和及时采取防治方案。围生期的保健工作是确保孕妇安全妊娠的关键[4]。在这期间,孕妇可以学习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相关知识,事先准备好后期的相关事项。定期产检能早期发现孕妇的不良情况,因此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尽早劝告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终止妊娠[5]。产前检查可以阻碍风险高的妊娠因素,也有降低风险高的妊娠的发生率的作用。在产前检查期间,保证产检室内安静卫生,进行避光处理,为孕妇检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密切关注孕妇产检时的表现,若有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师,以便及时获得处理[6]。并且要主动和孕妇沟通,告知胎儿健康发育的信息,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并持续鼓励和称赞孕妇,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操作。
综上所述,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有较高的价值,能增加孕妇对妊娠的相关知识,能减少高危妊娠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靖瑜. 产前检查与健康教育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人人健康, 2020, No.517(08):147-148.
[2]徐先凤. 产前检查与健康教育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价值[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1):164.
[3]王慕华. 探讨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 家庭医药, 2020, 000(005):324-325.
[4]张玥玲. 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000(005):23-24.
[5]刘红霞. 产前检查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北方药学, 2014, 000(007):169-170.
[6]王进. 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