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乔口中学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在新课改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美术课程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加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美术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 人文教育 融合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
教师受以往教学理念影响根深蒂固,部分教师认为美术并不是主要科目,而且也不是考试学科,因此忽略美术教育,这样的教学思想阻碍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有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并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理解美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作品,学生模仿。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更不愿学习美术知识。现代教学中,部分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加强人文教育的学习,从而为美术教学增加困难。有许多学生希望将学习时间运用在数学、美术、英语等科目,对美术认知不足,无法真正了解美术作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加大困难。作为新时代美术教师,要深化新型教学理念的学习,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在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学生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二、如何在美术课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
若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首要问题,从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让学生理解人类的价值和意义,达到人生与社会相处的最高境界。在备课时,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深化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进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例如:关于《借物寓意》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体会画家借助绘画物品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新授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画家口中的“四君子”是什么植物吗?”有些学生回答:“梅花代表不畏艰险,兰花代表高洁的君子,竹子代表君子的气节,而菊花代表清新脱俗的君子。”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兰花图》,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兰花比作故国,引出作者对国家思念之情。
(二)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而忽略对学生渗透美术文化的意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较为被动的学习美术知识,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美术学习的欲望。
现代教学中,国家更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辅助和引导学生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更新已有的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例如:关于“视觉符号”这一内容,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在练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为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分组时要做到每组实力均衡,用文字、图案或者图文组合设置运动会图标。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某一学科优秀都离不开两方面,其一学生非常热爱这门学科,兴趣十足,其二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例如:关于“手工装饰”这一内容,班级的李菲同学用矿泉水瓶制作床头灯,非常有艺术感,不仅环保而且富有创意,李菲同学在以往的课程中表现并不突出,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像她学习。“今天看到同学们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一位同学令我印象深刻,她的原材料很环保,而且造型很独特,那就是我们班的李芳同学。”学生在教师这番话语中,不仅提高学习美术的信心,而且更热爱创作美术作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好铺垫。
(四)加强想象力训练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加强想象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在欣赏作品时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使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提高。例如:《有创意的字》这一内容,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楷体、篆体、宋体的字,接下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体?”从古代字体引导现代创意字,同时在欣赏古代字体时教师也要渗透人文教育。在练习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字,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喜欢美术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时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创作者的情绪情感,感受人文内涵。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影响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状态,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荣倩玮.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8):305. DOI:10.3969/j.issn.2095-6711.2018.08.175.
[2]侯倍楷.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53. DOI:10.3969/j.issn.1674-9286.2018.04.119.
[3]张文华.初中美术教育同人文教育的融合思路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3):130.
[4]宋蓓.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262-263. DOI:10.3969/j.issn.1672-6847.2008.12.081.
[5]何瑛.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4(46):333-334.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7.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