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佳
(丰顺县华侨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行业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所有学科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调整,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为了能够让高中的体育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要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些特点,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调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因此,本文就高中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探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中学生;个性心理;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纯的锻炼学生的身体转向社会化的多个角度教学。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的是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知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怎样与别人怎样沟通。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受到了重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体育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不同的,一般的课堂是学生坐在教室中,大脑接受一些知识信息,而体育课堂不一样,就教学空间来说,具有开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1.1个性发展的概念
个性发展是指,人类在出生之后到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人的个性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下,在一定的社会经历背景下通过实践的活动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个性的养成和发展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说,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很多学生会出现相同的个性,或者是相反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好,容易让学生的心理发生扭曲,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1.2高中时期个性发展的特点
在高中时期,很多学生都是富有激情的,但是在一些道德行为上冲动性也比较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四种:大概五分之一的学生自己的个性与表现能够做到一致;有大概十分之一的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水平很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一些道德标准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理解不深刻,自己的言行与行为可能不一致;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但是很少去执行。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对心理变化的一种认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深层次的,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必须要加强高中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引导。
二、高中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优质方面
2.1智力活动的特点
观察能力:一般来说,高中学生的观察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他们的观察相对于比较稳定,观察方面比较深刻。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分清主次,找到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区别事物的本质。但是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时候不恰当,准确性不高。
注意力: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上,自觉性比较强,同时抽象记忆能力也很强。
思维能力: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在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能够从一些事物的本质出发,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判断,他们思维的判断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不能满足于学习过程中一些知识现成的解释,而是追求一些有说服力的辩证,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2情感与意志发展的特点
情感:学生的情感增长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
现在高中学生的情感越来越复杂,渴望在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威严,这是很多学生的追求。不过随着学生的不断成熟,男生与女生之间产生了最初的爱情。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希望自己的能力比其他同学高。在老师教给自己任务或者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有能够把事情办成的信心,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很严,竞争性强,对于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非常敏感,容不得他人或者老师批评自己。
意志:高中时期的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考虑事情的后果,对于行为上有一定的原则性,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监督,对自己一段时间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
3.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高中时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生涯,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从各个学校走到一起来的,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学生互相不认识,作为老师非常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高中学习环境与之前不同,并且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体素质与个性发展方面也是不同的。有些同学学习能力非常强,表现很热情活泼;也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发言,但是学习非常扎实。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环境后,性格开朗的学生往往更容易适应,而不爱说话的学生则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老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方法,尽量能够平衡一些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一些学生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带动周围的同学。比如说,有喜欢打篮球的同学,老师可以针对这些同学加大力度去培养,如果该学生有打篮球方面的潜力的话,可以向体育专业进行培养,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人群中,也会有不喜欢运动的,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一些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
3.2调整体育教学安排
在之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使用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立定跳远,等会儿安排练习,”然后学生的反应大多是:“今天又学这个,真不想跳,明天又腿疼。不过,体育课还是比其他课程要好,不用呆在教室里。”如果学生以这种心态进行学习的话,那么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差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整。在课堂刚开始进行的时候,邀请几个比较积极活跃的学生,让他们比一比谁跳的远,让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比如说,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邀请小红和小明让他们来练习本节课要学习的项目,让小红和小明沿着线往后跳,同学们来看他们谁跳的远,有没有犯规。这样的开场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是学生先来尝试的,就能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能加深学生对于一些不标准动作的印象。然后老师进行标准动作的传授和演示,并将两位同学跳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又能够吸引学生的乐趣。
3.3小组合作竞赛机制
众所周知,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更能够反映学生个性,所以说,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调整教学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小组进行体育项目的竞争。比如说,在课堂上分好小组,要求小组完成相应的目标,1分钟投篮15次。每进一个算一分;短跑100米,第一名30分,第二名20分,第三名10分,后面的名次不得分;立定跳远的得分与短跑的得分相同。高中时期的学生往往都喜欢竞争,为了荣誉感会积极的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在团队的交流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特长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引导和实践的转变,可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培养自己的个性,最终达到身体素质提高,个性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三军.对广州大朗中学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有效方法的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11):48-49.
[2]代娣.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探讨[J].体育风尚,2018(02):186.
[3]李金辉.如何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新课程(下),2016(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