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   作者:毛慧琴
[导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于知识和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毛慧琴
        甘肃省金昌市第二小学,7371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于知识和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尤其是近年来提到的“核心素养”,要求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当中能够适应社会和政治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所以,就对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这门学科逐渐凸显出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那么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自主、创新、积极改革和创新,要求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已以达到培养审美和情操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学该如何开展,怎样教学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探索和解决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素质教育、教学途径、教学研究
        1.前言
        核心素质教育要求在面对可预测的情景及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具有解决能力,并提出通过师生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音乐作为核心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性,这种理念也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通过核心素质教育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两者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具有创造能力和欣赏的能力。这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和日常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学生以往的只学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推翻和重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开放思维,发散想象力,以达到核心素质教育的目的。
        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2.1国家政策指向
        首先,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传统的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额,并要求人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同时,面对现当代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国家的教育也同样要适配政治和经济制度,同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是中国未来需要的人才。那么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科之间大方面的掌握和基础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更为明朗。所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以声传情,以情育人,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要求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思维、创新方法,要求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更能够发挥自我的优势,展示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培养兴趣,为后续的自我塑造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老师教学现状
        由于目前声乐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培养和影响,在教学前期的课程设计和后续的调动课堂氛围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面临低龄学生这一主体,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更不容易展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需要做的就是音乐启蒙,那么在这个范畴当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但由于学生年龄普遍较小,面对如此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喜好不强。同样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已经产生很多固定认知,认为小学的音乐是一项课外活动,而不是一个科目,所以教师在教授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积极性并不高。也由于教师面临如此的困难,大多数情况来看,还是以教授学生小学音乐基础知识为主。
        2.3学生接受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当中,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是比较浅显的,尤其是他们并不能意识到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培养人们的个性特点。那么在以往的教学和学习当中,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教师来说,还是采用片面的分数评价作为教学的标准,并且在音乐课中对于音乐素质以及欣赏鉴赏的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兴趣普遍冷淡,对于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对于音乐课期待值是很小的。那么在新型的核心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师在实行素质教育以及对于音乐课程的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展现,以及对于课堂的活跃度都有充分的改善,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以往的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学生形成固定观念,以及固有认知思想,学生并不能适应这些这种新型的核心素质教育,也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以往教师在以往的管控教学课堂纪律、和书本唱歌之外,学生缺少对于歌曲的深入发掘,以及由于音乐课被其他课程占用而产生的反感,学生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综上所述,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态度还是以应付为主。
        
        3.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法
        3.1国家方针政策指导
        对于国家和教师而言,核心素质教育极为重要。一个是主导教育方向的对象,决定着国家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人才;一个是主导教育活动的对象,决定着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那么如何在源头避免很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需要培养新型核心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做出思维和教授方法上的更新和改变,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核心素质教育,也就是专业教师教授专业技能。
        其次学生对于义务教育的选择权利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学生的升学和受教育的学校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选择也变得很被动。所以,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很多问题,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第三如果老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的认知和影响下,已经逐渐丧失对于学科的热情和创新能力,只仅仅局限于如何上完课,而不是上好课。

那么国家需要对于教育行业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进行规范化操作和要求,并且能够及时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需求进行分阶段的难易度培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到新教育政策改革下所带来的音乐知识和培养。
        其实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已经非常快速且逐渐具体了,尤其是在上海等一线城市所实行的小学阶段的教学和升学政策,也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局限于文化课的程度,甚至有的学校对于家庭中父母的要求也很高,父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父母情商和审美的要求也会加入孩子升学面试的参考当中。
        3.2教育教学实际操作
        在核心素质教育政策指导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不断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二、提升小学学生素质观念,需要在授课当中以教育思想为准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提升音乐的教学效率;三、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也是可以做到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任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要在教学当中,同样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激励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并及时的对于学生的发音和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提高对于音乐的兴趣;四、要提升学生就要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为音乐本身并不是一个个体能够去进行演绎的,音乐需要多种学科以及知识作为基础进行提升。尤其是音乐能在体育和美术的基础之上,演绎音乐学科具有的技术特点,同样也要在音乐活动中涉及其他学科内容,拓展学生想象力,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和激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当中进行音乐创作;五、要把对于音乐的评价制度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这样更便于学生清晰、直观地投身音乐活动当中。而教师在评价制度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独立和小组活动参与的个别表现,以便于展示学生自身创造力以及对于音乐学习内容的升华;六、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要在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基础之上,渗透着音乐的艺术行为和案例,便于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当中的培养,强化学生提高对于美的认知以及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当中能够根据歌曲所演唱的情境进行模仿,设身处地的感受,自然而然的融入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音乐教学途径
4.1以培养全面的人为本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音乐教学,重点还是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审美情绪,能够感受和发现现实和自然界当中的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并提升对于美的欣赏、品鉴、评价的水平,增强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领悟和掌握到音乐美的真谛,并能够进一步的创造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达到传播美、激发美追求美的自觉性,只有将学生的审美感和审美要求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美的精神境界,提高产生对于美的追求,并能够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当中贯穿始终,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那么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创造努力也成为了可能。所以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当中参与演唱、演奏、聆听,更是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作,真正成为学生走进音乐并获得审美的基本途径,而这些目标也必然成为全面培养人的任务。
        4.2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核心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变化,人们的教育理念的改进,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要求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么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进行,把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让他们站在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老师所布置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歌曲时,教师利用投影仪、PPT等教辅工具,加上生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并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达到了提升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创造能力。
        4.3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以往的评价机制仅仅局限于考核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所以现在需要着重考察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包括对所学歌曲的理解能力和把握程度,以及课后参与校内外的相关艺术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此作为标准,成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育人育才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5.音乐教学教案设计探讨
        5.1结合小学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学生教学阶段设置中期和长期教学目标,细化各年级段的教学目的,进行分类设计并不断细化。
        5.2提供良好课堂环境
        想达到以学生为主,达到教书育人,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需要在教授当中创设好的课堂环境,利用多媒体及分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成为可能。
        6.结束语
        总之音乐课程的标准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摒弃成就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当中,树立核心教育素质观念,实现新课改的创新,并将音乐和其他科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展现音乐的教学质量提现,核心素质,教育观,让音乐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项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双印.核心素养视野下音乐教育教学实施策略[J].当代音乐,2018
[2]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乐育人一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J].当代音乐,2017,(18):35-36+39
[3]王铮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当代音乐[J].2018,(02):58-59.
[4]伍鸣彪.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J].当代音乐,2017,(19):36-37
[5]朱国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
[6]王梓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研究[J].小学音乐,2018,(223)
[7]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2020,06(12):184-185
[8]安雷雷.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