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保杰
[导读] 目前,教育水平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而进行改革与进步,
        张保杰
        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  741029
        摘要:目前,教育水平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而进行改革与进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经常陷入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误区,仅仅讲解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忽视了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缺少了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已经明确提出了重视小学生核心力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讲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们国家缺乏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创新性等综合能力。当学生具备了综合的能力,未来才可以更好的生活与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数据具备相对较强的逻辑性,致使大部分同学都感觉数学比较深奥,潜意识里对数学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所以,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与老师的讲解脱节,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反之,若教师能把主体性的地位交给课堂的主人,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老师的带领下,使学生充分表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充分的参与到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知识,并在能够不断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讲授时滔滔不绝,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
        解数学题的方法往往不只一种,只要学生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就能发现更多的方法,因而归纳总结出最简单、最适用的方法,以后遇到同一类题时,可以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来解答。创新、探究精神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在真正进行教学时,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也缺乏对学生的培养,总是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脚印,使学生没有突破的进展感,这也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缺乏质疑精神
        敢问精神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需的是质疑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数学知识。“质疑精神”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要有足够的勇气;二是要掌握好学科知识。两者都是当前我国小学生还比较缺乏的地方。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一)核心素养培养是重要目标
        数学在小学课程中,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仅以学生成绩为目标,还要充分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经历实践,引导,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的一个途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加强同学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要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为目标,能够进行相应的教学,深刻落实新课程改革。


        三、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综合培养原则
        如果想要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第一点就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传递,让学生充分掌握各学科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如果想要提供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能够把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方面,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还应使学生认识到,学生不只是享受社会及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也应该学着承担社会所赋予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对课堂的基础知识进行创新,能够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突出重点原则
        每一门课程不仅教授的知识不同,还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素养,不同学科素养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加强。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小学教师需要能够准确的找到数学学科的教学核心,对学生开展更加针对性的培养。
        四、具体的改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系的问题经常是一题多解,学生会有创新意识,在学习中不断钻研和探索,找到简便、快速的答案,这样,当以后再遇到同一类题时,就会省事、省力,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当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问题时,也会培养他们爱动脑,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问题的好习惯。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一味跟从老师的步伐,就不能提升自我,当自己遇到困难而又没有别人的帮助,就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因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加强学生独自解答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独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教师除了需要完成基本的知识讲解工作,还需要给学生营造可以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由学生的问题出发,然后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提升学生自信,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找到的答案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知识更加牢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和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给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应该把数学相关理论与生活的现实经验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更深的认识,并可以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完善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单调乏味,所以学生经常出现上课溜号的现象。对小学生来讲,在这种好奇的心理下,很少有学生可以乖乖的听课。因此,老师要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表达自己,提高课堂的互动,加大学生的兴趣,提高老师讲课的知识传授效率。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工作,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机会,由生活的真实经验,引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打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健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32):116+118.
        [2]高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J].科幻画报,2020(11):37.
        [3]顾晓筱.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46):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