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吉媛
[导读]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李吉媛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四中学 158100
        摘要: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三观和人格,为社会培育优异的人才,但实际情况反映,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却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本文将首先分析思政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误区,其次围绕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引言:
        “教书育人”一直是教学的根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观念以及思想品格,而高中思政课程教学就是高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思政课程中需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但现阶段高中思政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下文就从这些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中思政课程中德育教学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当前高中思政课程大体上是好的,但仍存在三方面的误区和不足:
        1.教师认知不足:认知不足指的是部分教师对高中思政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没有充分的理解,在教学结构上,高中思政课程偏向于政治、经济、人文、法治等方面,不像小学、初中的思政课程那么直观的传授德育教育,在高中思政课程上要在几大模块中渗透德育教育,部分教师存在认知偏差,忽视了德育教育。
        2.方法不当:一些教师一味的和学生讲大道理,却不讲这些大道理反映在社会中的实际案例,没有结合实际,德育教育脱离了基础,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好,并且高中学生迈入青春叛逆期,一味的给学生讲大道理,讲大方向,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德育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1]。
        3.没有注重差异性: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没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仍在沿用满堂问、满堂教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德育教育没有具体方向,效率较差。
        二、促使德育教育贯彻落实的策略和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思考高中德育教育途径
        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清晰的看到当前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其对学生思想品格和道德观念有着极大的冲击,当代德育工作要更加紧迫才行,同时明确高中思政课程的德育教育属性,思政课是学校德育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在心底里加强认知,才能切实有力的提高思政课程的德育教育有效性。


        另外,德育教育并不是光重视就可以了,要讲究优秀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高中思政课更偏向于政治、经济、人文、法治方面,德育教育意图并不明显,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不同模块中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思考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极大的工作量,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对思政任课教师的工作培训,要成立教研小组,将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出来,相互探讨,分享自己的德育经验,最终探究出一条可行的德育教育道路,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2]。
        (二)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德育工作
        从大方向上讲,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应该只是进行书本和口头说教,而是应该丰富教学的形式,例如开展辩论赛,开展情境模拟表演,开展社会公益,如打扫街道、关爱孤寡老人等,开展黑板报绘制,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说教,德育效果必定能更上一个层次。
        (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德育教育来说,要将其落在实处,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讲大道理、说大方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宣传中,最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拿在课堂上讨论,化抽象为具体,而社会现象往往就是政治、社会、经济等内容的糅杂体,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学得更通透。
        要说的是,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引入的实际案例经常是正面的、积极的案例,而引入反面案例的力度却不大,适当的调整比例,既要有正面的案例,也要有反面的案例,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探究社会现象,挖掘现象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德育教育效果会更好。
        (四)应用分层德育教育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的目光只会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这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对于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就跟对症下药一样,只有找准病因,用对药材,才能药到病除。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道德水平,制作学生档案,详细记载学生的德育现状及因素,后续将德育教育的目光重点放在“德困生”身上,改变满堂问、满堂教的教学模式,制定更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让德育教育更有方向,效果更好。
        同时,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分析学生的德育现状和德育效果,对于学生德育档案实时更新数据,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后续及时对学生的沟通、督促、分析、考核、激励、反馈、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积极改正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来看思政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却存在一定误区,结合上述建议,广大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切实有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
        参考文献
[1]牛慧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9(3).
[2]刘涛.基于思想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