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炳界
南宁市奥园小学 530031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品析文本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更是让学生获得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引领学生在文本的细腻处、精妙处进行品析,咬文嚼字、绽放思维,彰显个性;让阅读品析能够带来更加愉悦的情感享受,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培养语感,进而能够获得丰富的语文学习情感,从而走向了语文阅读学习的更深处,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品析词句;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文本的理解阅读,就要能够促进学生用心感受文本中描写的生动形象、优美语言以及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在语文阅读中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精彩词句与语段,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进而能够深入到语言情感的精妙之处,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心灵上获得美的享受。
一、抓住精彩之处进行品析
在语文阅读文本中,那些用丰富词语进行细腻描写的、内蕴情感思绪、体现语言艺术美的、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语句,或者是言简意赅、内含丰富哲理的语言,这都是精彩语言。学生能够对语言的精彩之处进行深入品析,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例如,五年级《落花生》一篇语文课文,文中的语言基本都是直白的对话,即使是父亲很干脆的语言,但是也可以从中寻出更有深意的道理来。教师紧紧抓住“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来引导学习进行品析。首先,从母亲说“过一个收获节”来进行品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很注重仪式感。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母亲很重视,这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收获的快乐。其中用了一个“过”字,这也说明了母亲对生活的用心、对节日的用心,也更说明了对家庭、子女们的用心。这样,学生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仪式”教育,在生活中要能够重视生活的品味,要能够把一些节日过好,从而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起初,母亲提出了要过一个收获节,做出了很多准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氛围;但是在收获节“品花生”中,父亲和孩子们进行欢快而愉悦的交谈,交谈时,母亲却只是对父亲的话微微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更多看法,这种表现实际上就赞同了父亲所说的“做人就要像花生一样。”同时,也给了大家思考的时空,于是姐弟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母亲所说的过一个收获节,实际上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更加丰富的含义。引导学生能够这样深层次理解课文本,学生就一定能够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获得人生哲理的思考,进而升华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能够树立好人生价值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从这么直白、这么言简意赅的言语中领悟出更多生活的道理,其实,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为此,语文教师要能够深研语文文本中的精彩语言,深入挖掘文本所内涵的意蕴,让学生能够联想生活、勾起想象,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能够获得思想陶冶、心灵净化。
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编排了学生非常喜爱的生活性素材文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勾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从中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感受。为此,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抓住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引领学生进行句意或情感的品析,这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进行关键词句品析呢?教师要能够沿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悉心品析,做到字斟句酌,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实现自身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小虾》一节语文课时,品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教师就要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十分有趣”进行引导阅读品析。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有趣”这个词的意义,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列举出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这样就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与思想出发,进行阅读品析。接着,让学生从这一语段中找出描写小虾好玩的句子,如“用小树枝逗玩”“小虾立即向安静处蹦去,好像生气一样”。而后,再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有趣”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继续阅读,学生便能理解:一是由于作者对小虾的喜爱,而对小虾逗玩。二是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看到了小虾细细的腿,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动一动的,因外貌特征而有趣。三是小虾相互之间的搏斗也是十分有趣的,蹦跳、攻击,斗个没完没了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有趣”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内容。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作者为何要写小虾,而且也让学生理解了“有趣”的丰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积累了生活化语文情感。
三、抓住细腻语言进行品析
在语文文本之中,细腻的描写往往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事物与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语句上。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景物的特点、事物的特征,从深处能够彰显汉语言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细心阅读品悟,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掌握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白鹭》一篇课文时,其中就有细腻描写的语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这样的语句最能引起读者的眼球,描写白鹿的羽毛、脚、嘴巴、身形等等外貌特征,可以说是非常细腻而精妙的,值得教师引领学生去细细品味。通过用心品读学生也能够印象深刻地记住。细细品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者的巧妙的写作手法:
1精妙地运用了“那”字,体现出观察的“远近”之别。
2体现了色彩的搭配,用雪白、铁色、青色等词语描绘出来。
3还采用了特定句式来表现白鹿的身形与色彩。
此时,教师还要能够激发学生联系生活中所见到的麻雀、苍鹭等鸟儿,引导学生进行细心的回想观察,仿照本段语言的细腻描写手法来进行鸟儿的外貌仿写,把这些鸟儿的特点与白鹭进行细致的对比。这样,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为何更喜爱白鹭的原因。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让学生从细腻化的语言中获得描写的手法,学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语句的建构。总言之,在语文文本的阅读中,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引领学生在细腻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作者在写作思路、描写方法方面的独特手法,同时也要能够经历字斟句酌的品析过程,进而能够获得深刻句意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深度把握。让学生经历这样的阅读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了语文知识的积淀的过程,同时也更能让学生获得了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语文阅读观已深深映入教师的心灵深处,促进着教师能够加大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精细指导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品性。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更是学生获得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丰富的语文阅读中可以获得语文知识的积累、获得语用能力的培养,也更能获得丰富的语文情感体验。为此,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教师要能够抓住语文文本的关键词句、精彩语言进行阅读品悟,以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语文情感的精妙。
参考文献
[1]探讨小学中年段学生品析词句能力的教学策略[J].曹长芹.??科学中国人.?2019(27)
[2]论述小学中年段学生品析词句能力的教学[J].宋琪.潘秀玲.?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
[3]探究小学中年段学生品析词句能力的教学措施[J].须蕾.?课外语文.?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