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学游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郭柳兰
[导读] 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伙伴,将游戏合理运用于知识教育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郭柳兰
        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伙伴,将游戏合理运用于知识教育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课堂参与度,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本文运用调查法、访谈法、课例归纳演绎法等深入探讨游戏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游戏;应用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直以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都存在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趣味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课堂参与度低下,学生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为此,小学教师要能结合相关教学规范与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此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而研究与实践证明,游戏便是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策略。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运用游戏开展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具体分析。
1巧用智慧环游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等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与感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培养与提升。如在《挑战第一次》这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挑战原则与辨别方法,要让学生明白有些新鲜事物可以尝试,有些新鲜事物不可以尝试。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的意见与帮助。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好多事物都是他们没有经历、没有挑战过的。引导小学生勇敢挑战生活中的各种第一次,如第一次独立思考、第一次独立买东西等均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与技能,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操作能力等的发展。但由于小学生普遍相对胆小,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存有恐惧、抵触等心理,因而想要让一年级小学生勇敢挑战多种第一次还具有一定难度。为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就可将我国传统游戏--智慧环游戏引进课堂,利用游戏来化解学生紧张、恐惧等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挑战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培养【1】。
        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提问:“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第一次,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样勇敢挑战第一次呢?”抛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利用这一步骤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引进智慧环游戏。
在拿出道具后,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一传统游戏,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然后鼓励学生勇敢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挑战第一次时的感受。正式开始进入游戏后,教师为学生计时,并当学生的裁判,判定谁在一分钟时间内最快将智慧环解开并放入到指定的盒子中就获得游戏的胜利。
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当有学生参与游戏时教师就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拍节奏,营造一种紧张的游戏氛围。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赢得胜利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对学生进行采访,让小学生谈谈第一次挑战智慧环游戏的感受以及收获等。最后带领大家一起总结,让学生明白面对第一次挑战要勇敢、敢尝试,同时还要找方法,会辨析【2】。
2妙用猜谜语游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清新空气是个宝》这节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会有空气污染,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有什么危害以及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等。对于这类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教师若仅通过口头的简单讲述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而且容易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尽可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利用游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并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具体如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猜谜语的游戏进行教学。在运用游戏前,教师可先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如教师向大家提问:“我们经常说环境,那你们知道环境是什么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如回答环境是树木、草地等。之后教师以语言描述+肢体动作演示的方式给学生抛出一个谜题:“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猜谜语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环境。首先第一个谜语是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生命世界当个宝,每时每刻少不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描述的是空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思维,也让学生学到了空气的特征特点以及作用等,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3】。
3活用过家家游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玩的游戏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新鲜与刺激,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高度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并从中有所收获。具体如经过观察与访谈发现,许多小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玩过家家游戏,热衷于角色扮演,那么在进行《学做快乐鸟》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将角色扮演、过家家等游戏引进课堂,利用这些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与理解书本知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4】。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导入。教师可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小鸟飞,让大家根据他们的动作、神情等猜出是什么动物,然后让大家评价这几位同学跳的美不美,快不快乐。当学生猜出表演的动物后教师写出课题:学做快乐鸟。然后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开心事,通过相互分享喜悦调动起班级气氛,激发出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巧妙转折:“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开心事但也有不开心的事情。为了让大家更开心的生活老师开设了一个心灵诊所,谁愿意当心灵诊所的心理医生、医生助手给大家解答烦恼,制造快乐呢?”在选角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穿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白大褂”,并以讲台为诊所,以讲桌为医生的办公桌,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诊所环境。然后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扮演有心事的“小患者”进入诊所倾诉烦恼,获得治愈。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大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而且能拉近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起美好友谊,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友善、宽容、真诚地对待同学与朋友。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能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策略的作用与价值,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科学设计游戏,合理运用游戏,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宗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20(28):98+100.
[2]董洪叶,吉海荣.道德与法治礼仪养成的游戏化学习范式[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77-78.
[3]闫敬连.浅谈游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应用[J].山东教育,2020(16):58.
[4]朱帅.寓教于乐  以游戏教学推动知识学习——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46):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