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梅
广东省肇庆市肇庆鼎湖逸夫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小学时期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年龄小,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使用沟通技巧可以将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者与管理人,在教学中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融入学生当中,这样才能更有效管理学生。因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发掘学生内心的想法,选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技巧
前言: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在教育界有重要的探讨价值,对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现实意义。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良好的沟通艺术及技巧可以给学生成长创立和谐的班级环境,在这样的班级气氛中发挥学生的特长,不断培育班级学生的理念和集体荣誉感。对此,本文结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例去分析小学班主任沟通管理方法。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特点与原则
1.特点
对小学班主任来说,所面对的是低龄学生,该时期的孩子刚离开父母身边价值观与世界观都没有开始,所以该时期的学习对孩子的未来十分重要,直接加强了小学班主任的责任。通常来说,小学老师的工作内容繁杂,应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该传授知识给学生,应该在人格品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该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学习不仅是该阶段的任务需要,也可以对学生的品德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重要影响。其次,老师要与各个科任老师进行沟通同时对成绩不好的同学,班主任与老师一起商议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最后,与家长有效交流,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教师的介绍以及成绩情况,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该问家长学生的近期生活情况,给学生及时帮助,不但在学校给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也要在生活中提供适合的指导协助,全面关心学生。
2.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要遵守的原则
1.2.1平等原则
每个在班级中的学生都应当是平等的,不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班主任就特殊对待,否则会让学生的内心受到伤害。小学生班主任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应该让他们在公平的教育中成长。师生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班主任要与学生多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努力走入其内心,由此班主任的各种管理才可以被孩子们接受,取得预期的管理成效。
1.2.2引导原则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更多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关系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构成,因而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应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塑造他们良好道德规范,给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1.2.3鼓励原则
小学时期,学生的内心十分敏感,遭遇了一点失败就可能感受到难受,小学班主任在面对这种情况,应当对他们有更多的鼓励,让其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自己解决或是寻找帮助。当然小学生犯错时必须及时批评,让其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有的不足
1.班级管理方法不佳
班主任管理主要对象是学生,他们平时的表现可以反映这个班级的管理效果。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新任班主任在管理中常出现很多困难,如班干部选举、卫生值日、学生作为调整等。班干部是协助班级进行管理的特殊学生身份。小学生都喜欢班级事务,尤其对班干部十分着迷,多数小朋友都抢着要担当此任,这是由于他们对外界事情充满了好奇心,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多数学生想要成为班干部,但是岗位不多,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如果老师说轮流班干制,虽然能够满足他们担任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但不是每个想做的人都适合做班干部,可以胜任该岗位,也不能确保班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若是使用老师任命制度,班干部建立在班主任的选择上,其能力可以保障,班干部的整个队伍素质也会相对统一,但却不能保证班干部在学生面前有一定权威性[1]。若是实行班级同学自己竞选,这样可以产生很好的班干部说服性,但能力方面不能保证。
2.座位编排争议很多
无论是新任班主任,还是老班主任,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调整座位。而座位是他们极为关注的事情,跟谁坐一起,不跟谁一起,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孩子们获知自己要与心仪同学成为同桌都会很开心,而如果知道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做一起,又会非常不情愿。部分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座位。希望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前三排位置,如果可以和学习好的孩子成为同桌,就再好不过了。家长眼中“好位置”,孩子眼中的好“同桌”数量都有限。数量有限并且需求量很大,这势必导致供需关系问题。另外,小学新班主任在调整座位时,要考虑到男女性别的搭配、成绩搭配等各种因素,这都给班主任进行座位安排时造成困难。
3.卫生值日合作困难
卫生状况是班级容貌的展示,也是班级内在风貌的体现。安排卫生值日可以激起学生打扫卫生的热情,是班主任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自理能力很差、懒惰情况严重。而打扫班级卫生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环境担保[2]。班级卫生每天都要有人负责。而班主任如何安排卫生打扫,获得好的卫生打扫效果,怎样在值日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合作能力,这都给班主任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技巧与措施
1.尊重学生,提高班级凝聚力
教会学生相互尊重是保证他们相处的基础和关键,唯有彼此充满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能在他们面前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虽说班主任有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但是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由此学生才可以亲近和信任班主任,同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班主任更容易了解学生。
2.与科任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
管理班级过程中,每个科任老师都是班主任的助力。在很多教学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同学在课程中表现良好,但是对另外一些科目积极性不强。这一状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但有科学性质因素,也有任课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性格原因所导致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各科老师沟通,从而助力班级管理。比如,伴随年龄的增长,男生对理科知识更感兴趣,但有些女生亦是如此,却不想常见的喜欢文科,这时班主任应该基于发展学生兴趣基础上,与他们有效沟通和疏导,让他们不能在小学就有偏科情况出现,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3.利用角色体现管理技巧
班主任是平常与学生接触十分密切的,更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使班主任更了解学生,能够用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全方位发展。班主任相对于其他老师而言,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能够给他们人文关怀,促成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了解和熟悉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可以根据他们的发展规律,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小学生都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相比给学生讲解道理,他们多会听不进去,可以先通过讲述故事去让学生投入到内容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若想做好需要在平日注意掌握有效的管理技巧和方法,班主任管理技巧的提高能够促成班级的和谐,通过实践工作多思考和总结,加之对岗位的认识和热爱,去促成班集体更有序且高效的管理。所以学校应当看重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和领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珠. 小学班级管理中巧用沟通技巧,做智慧型管理者[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17):63-64.
[2]黄巧美.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的技巧与策略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26):0058-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