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莉
西安市高新第二高级中学 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中学德育的主要渠道。作为教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思维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天然共有价值优势,又能完成思维政治课的中心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政治教育;探索途径
引言:
多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理论解读为主,单纯的理论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与当时社会健康发展的形势相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大,想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用实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以及充分肯定劳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还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理论解读和实践参与,注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如果没有教育和年轻一代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雄心就不可能实现。”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在教育思想上,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它们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时代育人的要求和中心素养为教育重点,将劳作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内涵,提高道德修养强化劳动观念,为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共同给学生提供有益的认识和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在劳动技能训练、日常生活中小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做到知行一致[1]。
二、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融合路径的探讨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
就教育方法而言,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育新模式根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启用时,以国家颁布的劳作教育指导纲要为线索,采取全新的课堂教育方法,进一步重视劳动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整合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综合考虑劳作精力的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之道;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灌注”的教育方式;必须坚持平等沟通的情感,提供清晰表达思想道德、劳作观念的时机[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课堂下有共同语言,网络下有共同语言。围绕学科核心素质,在讲堂教育方法中,运用主题教学法,挖掘教材中的劳作教育元素,围绕主题展开讲堂教育活动;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劳作楷模”“大国工匠精神”中的案例作为教育规划的元素,引入思政讲堂,传达劳作价值内涵。课后教育方面,借助自媒体渠道的力量,开设班级集劳动成果分享渠道,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分享劳动经验体会;借助榜样示范法,借助榜样力量去以身作则,在实践活动中以情育人。
(二)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
就教育形式而言,注重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这种观点深刻地论述了人在实践中要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强调实践是极其重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校园德育的引导性和课程的实践性,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都要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科的社会实践视野,坚持知行合一的指导方针,开展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劳动的力量来培养和开展学生,用社会实践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能量价值意义和劳动自身全面开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最终自觉地做到知行合一,以社会的进步来开展必要的能量素质和工作操行。
三、结束语
概括地说,劳动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两者既有必然的区别,又有相互的影响。高中教育应从建设和实施两个方面着手,将建设和实施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健康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全面认识我国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多方面地采取办法积极探讨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及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常青. 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落实实践[J]. 新智慧, 2020, 000(011):46-47.
[2]胡静. 地方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