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林
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63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而在整个注重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展开了研究。事实上,田径训练对于体育教学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训练量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所涉及的项目较为丰富,而不同的项目对于学生的体能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师在进行标枪教学的时候,常常都对学生的臂力要求较高,而在学生进行短跑的过程中,又是对学生爆发力的一种考察,除此之外,学生在长跑的过程中,就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耐力。所以在学生参加体育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训练强度的调整,这样学生的体能技巧就能够得到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一、初中体育田径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初中生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方面的需求,这样教师也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学校办学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经过实际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受到了来自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思想上面的限制,这也就导致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另外,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也是非常落后的,并不能够满足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需求。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训练的时候,常常会由于训练方式的过于单一或者是训练内容的传统,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田径训练的兴趣也在不断的下降。除此之外,教学设施的限制也使得教师训练更新的速度越来越缓慢,并不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较适合学生在进行推进训练的时候常常都不会给予这一因素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开展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并不能明确地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同时还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将教学的重心偏向了对学生的身心引导上。这样的状况也会整个训练期间课堂秩序的维持增添难度。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而言,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针对一些自身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训练的效果。
二、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
(一)来自个人方面的因素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其实还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遵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很多时候,学生对于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方面往往都是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学生比较热爱体育锻炼,将锻炼作为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样的状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够完善,并不能充分地掌握到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体育运动持有提出情绪的一部分学生,由于现在的科技十分的发达,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常常会放弃体育运动的时间来进行多媒体技术探索,这样的状况也不利于体育田径训练活动的展开。
(二)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很多家长也认为田径训练与学习无关,只需要让专业的运动员参与训练即可。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文化学习,如果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参与到田径训练中,也是一种浪费时间,这样的状况使得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受到了局限性,学生也不能够更好地进行全面成长。
(三)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
其实,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教育,都是需要一个好的引领人的。对于田径训练来讲也是一样,体育教师就是担任了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引路人的角色。因此,体育教师的存在对于整个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是熟练掌握田径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他们往往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种较为单一的训练方式使得整个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但是,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并不能盲目的增加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进行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稳定的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训练质量。
三、合理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措施
(一)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身为一个初中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强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认知,同时还需要积极地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来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能够将体能训练适当地融入到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借助了解田径教学中关于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来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部队进行合作,组织教师与官兵共同开展体能训练,同时让教师将体能训练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分享,这样依赖,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就能够圆满地完成,在整个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还需要对教师的成果进行验收。这样教师就能够在后期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选择出相应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整个田径教学的效果。
(二)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开展田径运动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田径训练的目标。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及时关注学生的特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弹跳、速度和灵敏度。比如: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适合短跑,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特长来进行针对性训练,另外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还不能过度,不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关注学生的训练状况,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毅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不仅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合力训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初中体育教师的相关经验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岩鹏.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2]施锦豪.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08.
[3]李睿玥.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考试周刊,2019(6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