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彩凤
[导读] 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围绕不同学科的不同属性,
        张彩凤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710000
        摘要: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围绕不同学科的不同属性,分解成了基于学科本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而逐步落实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视角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从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基础知识,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开展的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高中历史学科的开展,要帮助学生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本身,并基于史实联系古今,实现历史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所涉及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当中,在符合时代发展走向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对于历史教学主轴的树立,反应出了历史发展的本质与原貌,达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目标。
        具体到实际中,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欧洲近代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21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引申内容,基于整体视角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变化过程,尊重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解读历史发展进程。
        二、以时空概念为联系
        时空概念是指学生对于事物与特定事件及空间的练习性概念,即学生能够通过时间或空间要素,划分历史发展顺序,建构历史事件与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于相关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分析[1]。而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应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符合学生主观意识,满足教学内涵的深层次内容的东西,给予学生极大的扩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于素材的选择进行灵活把控,如果素材选择不当,学生的时空观念无法有效构建,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与记忆历史事件时,发生记忆紊乱的情况,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比较不利的。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点时,就需要让学生明确时间背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对史料实证做辨析
        对史料实证做辨析就是指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以史料解读认识历史这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客观的认识史料本身,同时对于史料的真伪进行辨析,提取有效有价值的内容,形成对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探讨,
        而要实现学生对于史料实证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根据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全面梳理教材内容,以时间为轴整理教材中历史事件的脉络,并引申出发展的背景、细节、进而构建出完成的历史事件的体系,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隋唐盛世”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就可以以武则天为例,找一些和她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是史料、影视剧等,让学生判断,增强史料实证意识。
        四、以理性分析为态度
        在高中历史阶段,通过历史学科活动的开展,学生应当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也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与价值观,对其进行有效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包括事件中的人物、细节、现象等内容,并进一步客观论证自己的看法,提出论点与论据;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这样的学习目的的达成,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核心素养,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问题本身,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自我发展。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重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如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整体学习,教师可以从政治、文化、经济三个角度,对于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进行提问,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继而提升学生能力[2]。
        五、以家国情怀为追求
        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家国情怀是学生借助历史的学习角度,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的认同,是对于中华文明价值的肯定,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使其树立并践行正确三观的一个必要途径,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全方面的提升历史情感,优化教学质量。例如在“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将其当做教学评价的一个标准。
        六、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部分都是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应用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是历史教学活动实现育人价值的重要内核,因此,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并实现扩充与衍生,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作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种史观运用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中心[J].西部学刊,2019(19):16-19.
[2]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