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何杰
[导读] 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
        何杰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江口镇江口嘉陵学校  628307
        摘要: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讲解,同时也要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鼓励学生创造美。本文简单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美育;渗透策略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育方式死板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美术教师开始意识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缺乏美育经验,导致美术教学中采用的美育方式过于单一。许多教师只是将美育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独立模块,习惯以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审美概念,这就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崛起,教师如果无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而是采用统一的知识灌输方式渗透美育,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认同教师提出的观点,甚至对美术学习产生厌倦感。此外,美育本身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二)美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当前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常只关注学生在美术绘画技能方面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教师往往只是分析和讲解教材中出现的美术知识,忽略了对教学材料的拓展和延伸。在美术课堂渗透美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没有联系生活选择教学案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教师讲述的美育知识,也无法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美术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在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原本充满趣味的美术课程将失去活力,不仅无法实现美育的目标,甚至影响到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审美教育素材
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美育素材,带给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对于事物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通过美术欣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并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美术课本,以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美育教学素材。

以人美版美术教材《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课为例,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涉及到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同时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课外素材,为学生播放经典动画作品《九色鹿》,并为学生介绍动画的起源正式莫高窟中佛教壁画的故事,教师可以随机截取视频片段,为学生讲解色彩、构图等知识,并为学生分析故事中关于“诚信、善良”的美好品质。多元化的美育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二)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术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美术作品可以反应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为了有效实现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人美版美术教材《大自然的色彩》一课为例,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光与色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色调,并且联系现实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概括一个季节,你会如何选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通过将春天概括成绿色,夏天是蓝色,秋天是金色,冬天是白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定义颜色的依据,引出大自然的色彩这一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回想校园、公园等场所的树木和景观,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颜色的理解。
(三)优化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审美
组织评价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想要有效渗透美育教师必须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审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打分,根据色彩、构图以及创意等要素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在渗透美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在教学评价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转变自身学习观念,开始意识到审美能力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并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美育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是对传统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一次大胆突破,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美育的价值,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丰富的美育素材,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审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渗透美育的教育目标,在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以新时代美育精神优化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J].参花(下),2020(10):91-92.
[2]陈芬.美育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123+134.
[3]党永田.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22):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