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罗文武
[导读]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罗文武
        广西平果高级中学  531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实际教学需要,深入地分析案例,为学生展示多种数据与丰富的材料。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高中地理内容具有抽象化的特征,而且地理知识比较复杂、多样。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时比较困难,很难理解知识,一般都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适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利用课本中的大量案例,为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意义
        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启发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展示多种数据与丰富的材料。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且,案例教学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课本和权威的束缚,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能够学会处理和运用信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地理案例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小组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后,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会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以及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2.1发挥素材的优势,提供应用的平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案例,增强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翻阅资料、查找案例。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研讨会,加强各年级教师的交流,增加获取案例的方式。并且,教育部门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地理教育网站,鼓励教师将地理素材上传到平台上,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地理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机会,收集案例,更好地进行教学。


2.2丰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不仅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还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后,加深记忆。因此,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目标,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解“荒漠化的治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为学生呈现案例的内容,直观地展现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案例,不断地积累案例素材,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在收集案例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
2.3根据案例的内涵,拓宽应用思路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都有所涉及的学科。那么,地理案例本身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到不少案例,包括图片、数据、文字等。地理教师应该结合案例的特征与课本内容,拓宽应用的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材、提供材料、模拟情景、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案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例如,在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本地区的基本情况,然后再逐段地讲解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案例。
2.4根据案例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还需要重视提问的环节。在为学生讲解要求之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通过自主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课本的内容,然后播放一段地球运动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教室进行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估算教室中存在几个地方时?或者设计出一个解决的对策”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通过不断地思路获得答案。同时,学生在得到答案后,可以主动回答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并且独立解决问题。
结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贴近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加强交流,积极地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地理素材的优势,充分地应用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根据案例的内涵,拓宽应用思路,根据案例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甄凤丽.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9(10)
[2] 黄开明.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考试周刊. 2019(32)
[3] 孙元卓.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06)
[4] 林爱绵.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新校园(中旬). 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