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罗淑婷
[导读]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主观理解客观事实,
        罗淑婷
        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 (广西省南宁市530226)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主观理解客观事实,实现思维、逻辑、哲学思想的相互融合,而这一点正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对此,在这之中,教师则应立足实际,将思维导图和历史教学相互结合,以此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和模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继而提升记忆力与注意力,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开发大脑机能。将其应用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超越的优势,尤其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思维导图和历史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一)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时空观念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必须明确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树立起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都比较浅薄,很多知识在背过之后就会马上忘记,导致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二)学生普遍缺乏史料实证能力
        高中历史中对于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考察基本都体现在客观题上,如果学生只通过自己的个人想法擅自揣摩,缺乏对史料的掌握和观察,则很难可以通过具体史料去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佐证。
        (三)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高中历史试卷开放题当中,对于表达能力的考察占比较大,一般都要求学生可以形成自己合理的理解,并学会从历史角度说明问题。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依然在这一方面整体逻辑较为混乱,表达能力也很欠缺。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重点,发散历史内容
        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所以如果可以将其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势必可以促进学生历史资料收集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围绕这一大主题进行史料收集。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有效地注明其中的内容,可以要求其最好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举例[1]。如在这期间,政治中发生了马丁路德的政治改革,其中也包含了思想文化上的内容,所以可以适当注明;经济中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萌芽;在国际发展上,发生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爆发资本战争;自然科学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等等。从这之中能够发现,围绕某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发散出很多方面的内容。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势必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本身的综合素养及能力也可以有所提高。
        (二)整合教材,了解时空定位
        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原本看得见但摸不着的时空线索更具可视化,促使学生在脑海中绘制出详细的时空分布图示,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记忆,进而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2]。比如在教授西方近代史时必须要求学生去记忆各种历史事件,实际上这些历史事件都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的,所以为促进记忆,教师则可以直接画出一个时间横轴,把其时间范围确定在15世纪-19世纪出折断实践,然后分别在每一个时间段中表明相应的历史事件以及发生过的重要运动。例如15世纪时期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同时在文艺复兴之下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16世纪则开始产生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且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兴起等等。在这样的时间横轴之上,能够将时间、空间和其对应的历史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清晰表示出来,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手绘制而加深印象,即便后续脱离了教材也能够实现准确定位,渐渐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三)拓展延伸,强化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实现以点带面,进行思维训练。这一点和发散思维存在很大相似之处,但其拓展的空间会更加精细化、更广阔。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针对其发生的历史原因就可以直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重要方向,从而在方向角度着手,细分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以此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从教材中提炼出更多相关内容。比如在国外原因方面,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上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庞大的经济市场;文化与思想上需要进行宗教传播等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树立起来正确的历史素养及家国情怀。在这种拓展延伸方式下,能够有效梳理教材内容,并使各项知识通过更加合理科学的语言联系在一起,明确相互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强化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历史素养的目的。
        三、结束语
        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应重点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内容,将学生综合能力强化、逻辑思维发散作为基本方向,通过思维导图的基本优势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美琴.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 教学考试, 2017, 000(027):78-79.
[2] 朱静. 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9(10):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