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对探究课堂进行构建,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教授给学生各种数学知识,创新各种数学教育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或者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数学知识,以实现对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入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对各种信息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教师都在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并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1.1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知识的传输主要靠教师讲解和描述,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一部分的知识理论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有一些知识只靠口语去描述在实践中是非常困难的。单单依靠教师语言描述,很多知识只能靠想象来理解,并且,这种机械般的学习和教学,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1.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课件和课程。此外,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讲解时间变短,学生自学时间变长。因此,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相对亦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具备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与教师合作的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专注力和自学能力。
1.3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当下,教师仅会教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补充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和见解,使自己了解到更多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利用其可以方便教学,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了解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自己查阅知识,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也随处可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学得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和享受学习。
例如,在关于“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视频将地区的市况地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位置,并判断学校距离自己家的有多远。或者,教师出题进行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回答,促使学生积极对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学会灵活运用地图。
2.2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模型及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抽象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公式动态化、具体化,直观展示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对公式V=S×h公式不能好好运用,究其原因是对公式本质的不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柱体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动态图,并借此将圆柱体以帧数分解的方式,充分还原其向长方体转变的过程。动态化、具体化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优化了教学效果。
2.3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和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学生关于1时=60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然后我设置动画时间,使龟兔赛跑时间同样多,开始赛跑,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时,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通过龟兔赛跑的展示,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和学生难度,突破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2.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更多有趣的数学素材,然后制成PPT,从而丰富课程内容,这样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们展示PPT课件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这样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课桌、地板砖等长方形与正方形。同时,老师可以在展示中将课程内容逐渐引出,当讲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测试题来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们的理解。通过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活跃课程气氛,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结束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段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推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并且信息技术也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技术支撑,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认知、理解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由于数学本身对逻辑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学习难度比较大。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爱数学这门学科,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积极利用多媒体工具的优势来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这样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冯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59.
[2]王颖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6.
[3]成勇,唐薇.信息技术和小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4):155-156.
[4]彭小眉.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探究[J].华夏教师,2019(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