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芸东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清照小学 250200)
摘要:如今常被提起的社会竞争压力,其无非就是对于新时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比拼。而对于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来说,其中突显出的与社会现代化建设之间产生的矛盾已经初露端倪,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因此,有关小学数学最新的课程标准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课堂实践,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破小学生原有的数学思维僵局,提升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由此可见,将小学数学教学重点转化为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无法避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人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数学既然被称为是“思维的体操”,就说明在人的思维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工作去。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比较好奇,对新生事物、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因而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活跃,往往能够站在一些新的角度,想到成人都不容易想到的问题。这也表现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小学数学有助于学生接受富有逻辑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强化。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可以有多种,有益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
3.1 创设教育情景
在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教师不断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变化,只是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就无法打破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只能将数学课局限在课堂的教学场所,忘记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室内的教学内容与室外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营造出更加创意化的小学数学新课堂,在教室里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思考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就可以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面积、人数等概念产生认识,也进一步通过自由有趣的室外教学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平等友善的交流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喜爱。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和技术,借助有趣的视频、多彩的图片、灵活的3D模型等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多样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不时开展小组学习竞争的活动,以此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感受到小组学习的热情氛围中发现数学科目的魅力,教师从旁辅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3.2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就目前科学建设取得的大多数成果都是科学家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实践,最终求证而得来的。而猜想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发挥的一个过程。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只有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当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思想。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之后,教师就可以拿着一个装有三角形的纸带,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当教师所露出的是锐角时,学生就会说,由于露出的是锐角,三角形但类型无法确定。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为什么不能够确定。这时学生就会联系到各类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判断。比如,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三角形都不能有两个直角和钝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说能够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又要和学生针锋相对,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个角不是顶角而是底角呢。这时学生又会进一步进行思考,在激烈的讨论当中让学生的思维出现激烈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满足学生天性,开展数学游戏
实践证明,人只有在舒适的情境下,思维才会保持跳跃,从而生成多种可能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一些游戏活动,使游戏与数学知识融合起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被游戏所吸引,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实现教师“玩中学,学中玩”的设计目的。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设计出“抢凳子”的游戏环节。在教室中,摆放4张凳子,让学生自主报名,从中挑选6名学生参与游戏。所挑选出的学生,绕着凳子环走。教师及时发出抢凳子的信号,让学生就近抢凳子,没有抢到凳子的学生则予以淘汰。经过数轮游戏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如果去除一个学生,再去掉一个凳子,还会有几个学生,几个凳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官会被调动起来,思维也变得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形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锻炼。
3.4 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互联网+教育”进入校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相应的动手操作被动态演示所取代,被精彩的讲解所取代。这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极为不利。常言说:眼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操作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比较”时,让学生准备一块橡皮泥,自己去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对“体积和高相等时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积和底面积相等时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将实验交给学生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能动性。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笔者让他们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奥秘。这样,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同样,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还没有形成不可逆转的模式化思维,可塑性尚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长此以往,在不断被优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的辅助之下,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和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陈勇.基于科技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0-21.
[2] 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3] 孙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9(32):119.
[4] 陈晓春.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办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69-70.
[5] 丁路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