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伴依恋促进中学生亲社会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 孙妍妍
[导读] 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为中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孙妍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  要: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为中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增强学生的亲密感,这对学生的社会行为有着非常深远和重大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同伴依恋来促进中学生的亲社会性发展。本文就利用同伴依恋促进中学生亲社会性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同伴依恋;中学生;亲社会性发展?

引言
        依恋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会随着个人的人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学生依恋是从儿童依恋到成人依恋的重要过渡,在这个时期充分促进中学生的积极同伴依恋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的亲社会性发展,对于中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生教育中,一定要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依恋和中学生亲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依恋是儿童依恋到成人依恋的过渡,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影响力。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会对他们的亲社会倾向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人各种的谨慎性和宜人性来间接影响他们的亲社会倾向。如果中学生的同伴依恋发展良好,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会实施亲社会行为,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特质的发展。中学生在谨慎性和宜人性这两种特质的驱使下,会出现更加明显的亲社会倾向[1]。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增强中学生和同伴之间的凝聚力,让中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维护同伴关系,并以此来促进同伴依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倾向[2]。
二、利用同伴依恋促进中学生亲社会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中学生自身的修养
         要促进中学生的同伴依恋,让学生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前提是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同伴依恋实际上就是同伴互相接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同伴,而别人也在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你。同伴关系也称之为互惠关系,你能给别人什么,别人才能给你什么,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素养,才能对同伴给予更多关爱,而同伴同时也愿意关系你。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思想品质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修养。思想品质修养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要明白人生活在集体中,是离不开社会的。另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教会学生要尊重、关心和理解同学[3]。另一个方面,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形成正直、诚实、温和、亲切、豁达大度等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吸引同伴交往,形成同伴依恋。
 (二)引导中学生同伴交往
        要想中学生形成同伴依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同伴交往。在与同伴交往时,首先要端正交往的态度,交往态度会影响交往的积极性以及最终的交往效果,其具体是指学生对待交往的心理倾向以及在交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1)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主动和热情,中学生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对自我反省的能力却还有待提升,因此在和同伴交往时,他们会觉得同伴没有尊重自己或者不够关心自己,但是却对自己是否关心和尊重他人很少反思。(2)除了主动之外与人交往还应该热情,热情能够激励和鼓舞一个人对待事情或者事物采取行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中学生如果总是充满热情,那么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吸引他人,并且也会将这种良好的情绪传染给同伴,形成积极的交友氛围。

中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教师要指导中学生不能被这种烦恼的事情所影响,而是要学会积极面对这些事情,让自己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去生活、学习。(3)另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与人交往要自信,自信的人能够感染和吸引周围的人,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的人。自信的人具有的自信品质会使得其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心理暗示自己喜欢与人交往,最终让他们走向人群,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4)与人交往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应该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要懂得真诚赞美别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赏的心理需求,所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一定要学会赞赏别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赞美。(5)形成积极的同伴依恋关系还要求中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建立积极同伴关系非常重要的前提。在和人交往时,要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就能够发现他人的价值,并愿意信任和尊重他人。对待人要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对方不同的行为和观点要能够容忍,不仅仅计较别人的一些过失。说话要讲究技巧,说的话要让对方感到舒服,不能对别人的心理造成伤害或者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从心理学的空间距离效应来看,在和人交往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营造积极的交往氛围
        学校要给中学生提供积极的交往环境,助力中学生形成积极的同伴依恋关系。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中学生大多乐于表现自己,所以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舞台和平台来展示自己,让中学生不断锻造自我[4]。比如可以利用元旦、校庆等特殊的日子来开展晚会,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学校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做人和交往。学校方面要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并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可以在醒目的地方标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对同伴交往的宣教。另外,班级上也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加强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在班级管理中,要体现民主性,对于班干部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参与选举的班干工作进行规划方面的演讲,最终由全班的同学共同选出班干部,以此来培养同学之间的积极关系。班级内部也可以开展班级交往活动,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并且中学生主要是和一个班级的同学有更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班级是同伴关系的最基本环境。教育学家以及现代心理学家都认为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集体内部的交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之间互相认识和理解,为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比如当班级上有人生病时,班主任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去照看他。当班级上有人遇到困难时,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大家怎样帮助他,营造一个与人为善、关心他人和集体的班级,让班级内部的学生能够互帮、互助、互律和共进。
三、结语
        同伴依恋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对于建立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依恋。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班级内部也应该形成和谐、充满爱的班级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思思. 依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D].
[2]张梦园, 曹运华, 王明辉. 初中生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 380(33):8-11.
[3]赵银琴. 同伴关系的构建及其促进研究——以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 昭通学院学报, 2019, 041(003):109-112.
[4]赵中娟, 何才秀, 关玲玲. 提高中学生同伴信任水平的策略[J]. 新课程(中), 2018, 000(00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