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国凯路小学,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朗读教学应该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对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朗读,就是把别人的书面语言化为自己内部语言的过程,在大语文观教学的状况下,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朗地读文本,才能真正感受文字的美,才能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段;朗读指导;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章读透了,读通了,其他即可迎刃而解。”《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低年段阅读中朗读的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易懂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3、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课标》要求,我在教学南宁市国凯路小学二年级1805班的学生时发现,我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如下:1、读书时经常读错字,添字,漏字,不能流利朗读。2、长句不会停顿换气,没有抑扬顿挫,拖音唱读的现象严重。3、读书没有感情,只是照本宣科将课文的文字读出来。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沉思:我该如何提高本班学生的朗读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和实践,我觉得想要提高小学低年段学龄儿童的朗读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范读,加强训练
要改变学生读书不流利,没有感情的现状,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不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基本方法,还要改变教师教学讲授为主的模式,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真正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教。告诉学生语文文本中,不仅标点符号要停顿,长的句子中也要划分节奏停顿,名词要停顿,动宾短语要停顿,轻声的词语也要注意轻读,知道了方法,但是在朗读实践中具体停多久,哪个词要重音,哪个要轻声,哪里要缓慢,哪里要加速,这些方法都需要老师的师范带读,让学生加强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语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体会语文的语言文字美。
二、结合生活体验,角色演读,读出情感
在低年段的统编版教材中,编入教材的课文大多以浅显易懂故事性文章为主,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描写,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展开朗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相应的语气,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中,我抓住文本中的“吆喝”一词展开朗读教学,连续三个问题:“吆喝”是什么意思?平时你会在那个地方听到吆喝声?请你帮青蛙吆喝吆喝。
层层深入,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农贸市场的热闹场面,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当青蛙来吆喝几声,而在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中吆喝:“卖泥塘咯,卖泥塘!”再结合感叹号,告诉学生第二句吆喝声不仅要大声,还要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多读几次,便将学生带进课文的情节中,体会青蛙卖家的心理,在朗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一举多得。
在品读老牛买家的话时,我直接让学生扮演老牛说对话,学生说完情感不到位,教师师立刻弯腰弓身用老牛的语气说:“我是老牛啊,我说话是想你那样吗?”学生一点就通,让他再试试,他马上用沙哑缓慢的语气来读,马上能读出语言文字美的魅力,层层引领,巧妙地让学生文本的意境和童趣,这样的课堂不仅书声琅琅,还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又设置了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相应的角色,教师读旁白,学生在表演中尽兴地读书,快乐地演绎,下课了还回味无穷。
三、借助音乐图片,想想画面,读出美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单调的朗读方法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会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这是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创设情景,巧用图片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想读、乐读、争着读。
在《青蛙卖泥塘》的文章后半部分,青蛙听取了别人的建议改建泥塘之后泥塘变美了,在品了青蛙勤劳、虚心听取意见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听老师讲述故事,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讲述着泥塘没被改造之前的样子,讲到改造之后,课件出示泥塘被改造后的美丽图片,此时让学生睁开眼睛,学生刚刚想的是之前的烂泥塘,一睁开眼睛就是美丽的惊喜,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声,再出示文本中描写泥塘美丽的句子,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发泄,让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跟着音乐,读出内心的感情,设计这样的环节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学生都能读得美美的,都能读出韵味,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动作辅助,结合表演
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也会有较多的古诗,儿童现代诗等,会读吟诵诗歌,也是《新课标》对小学低年段提出的要求之一,尤其一些很有气势和节奏感比较强的诗歌,带上动作能更好地把握节奏。比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篇朗诵稿,第四小节帮学生划分好节奏,按着节奏一边拍掌一边诵读,更能读出诗歌的韵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几首古诗,朗读古诗如果能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能达到自见其意的效果。
五、掌握技巧,活用技巧
在小学低年段的朗读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自由朗读、快读浏览、反复吟咏、默读等,不同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课堂伊始,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认识生字,读通读顺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在找文章关键句把握文意可以快速浏览。读古诗可以摇头晃脑地反复吟咏,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多读几遍,自见其意,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要抓关键词句品读文章思想可以默读,减少对周围的干扰,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朗读,能加深学生的认识记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能为中高年段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是打开语文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只有让学生愿读、多读、乐读、争读,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感受到中国语文文字的美,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低年段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低年段的语文老师更要灵活地运用好朗读的这把利剑,让低年段的朗读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让低年段的孩子在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中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