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 罗浩勋
[导读] 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罗浩勋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400707
        摘要: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能够应用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学评价也要进行合理分层。在有效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情况下,让学生面对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不再有畏惧的心理,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和指导分层等方面下足功夫,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以不同的基准对他们进行鼓励式评价。事实证明,有效实施分层教学能够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具有长效的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探索
        引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物理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能力不同的现象,这样教师就要想办法应用合理化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模式中,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更好地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同时,在分层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所以,将分层教学法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分层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会全面关注班级内部的学生,不再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获学习的希望和信心。同时,教师应用合理的分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和思路,这也为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提供了基础。第二,在分层教学法模式下,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主要是源于教师会为学生构建不同的学习思路和问题,学生能够在自己学习的领域中认真学习和思考。第三,分层教学法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很多知识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下,能够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又被称为能力分组、分组教学,它指的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及学习倾向等分成水平相近的小组,并采用不同方法指导不同的小组,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高度的要求,以实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当前水平上提高能力,并跟上整体教学进度的目标。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及方案,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更精心地准备。
        如今,我国已经全面推广了这种教育理念,其中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也有错误的示范。积累的经验证明,如果分层的方法错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三思而后行,避开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合理应用。下面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常见误区以及实施方法。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并发挥分层教学方法的意义,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能力比较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自控能力较强。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解决一些难题和重点。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能力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难题。同时,也能够自主学习,并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指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需要教师的引导。

自控能力比较差,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应地监督和管理。教师采取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一类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最终共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二)对课堂教学合理分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着相应的发展。比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时候,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就要求这类学生能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根据逻辑推理结果,让学生理解“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些内容。同时,也需要通过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A类同学理解问题。面对B类同学,教师在教学上就可以要求其研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对比,能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针对C类同学,教师在教学上就要求其能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明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在从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理论指导下,每一类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最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分层进行教学指导
        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是不同的,也许面对A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完成的任务,B组和C组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因此,教学指导也应设置分层。教师可利用如今被广泛应用的微课,帮助更多的学生。
        如在教学“光的色散”时,本课难点为掌握色光的复合。教师可以剪辑资源,制作微视频: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将视频发送给有需要的学生,让他们在课下突破难点,逐步缩小与A组学生的差距。
        (四)对教学评价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法和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上进行分层。因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也是要存在不同的。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要以《液体的压强》为案例,针对A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批评,防止这类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这样才会让A类同学更加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面对B类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模式,能够让这些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树立自己良好的学习思路和理念。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这类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耐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价值,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因此,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步伐,认真努力学习。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也是让学生更好地面对初中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举措。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推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加强,这无疑给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学校与物理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差异化需求而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它具有教学内容精准化、教学方式特色化、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特征。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也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张昔文.??教育革新.?2019(11)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骆向林.??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18(04)
        [3]谈趣味性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J].姜新林.??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