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 许鑫杰
[导读]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但部分高中生并未这样认为
        许鑫杰                                                              
        慈溪市龙山中学,浙江省慈溪市,315311
        摘要: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但部分高中生并未这样认为,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遵守校规班规等问题,不但自身学生成绩落后,还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为此,本文重点探究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以供相关同仁借鉴。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不良影响变得更多,由于他们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能力也相对较弱,就极为容易在成长过程中走偏。所以,面对新时期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制定有效地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当前高中班级管理遇到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考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但部分学生对此的认知并不全面,只是片面地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足就不用强求,以后还可以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高考并不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显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无论处于人生成长的哪一个阶段,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强调了学习始终伴随着人的成长。对于许多普高学生而言,他们正是因为思想不成熟,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没有那么重视学习。此外,学生不太爱学习的成因还包括师生关系紧张,一些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嘲热讽或置之不理,继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此同时,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普通高中的班级中学生都比较好玩,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各干各的事情,如睡觉、聊天、玩手机等,一些原本认真学习的学生也会在长期影响下,开始养成不好的习惯。
        2.学生存在各种逆反心理
        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许多学生存在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依赖性强、自控能力较弱、抗挫折能力不足和自私任性等性格特征。这些本质上都是学生逆反心理情绪的直观表现,此外他们比较抵触家长与教师的管理,加上教师与家长管理方式存在问题,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也是在各种逆反心理情绪的影响下,部分高中生极度欠缺法律意识,这从全国青少年违法现象不断增多的趋势中可以看出。而一旦没有及时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不利于高中班级管理的顺利实施,还有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1]。
        3.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强
        素质教育理念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发挥出主人翁的作用,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高中生并为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活动中我行我素,无视校规班规,如扰乱课堂秩序、迟到早退、与教师发生冲突等,极大降低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不良的发展环境下。
        二、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落实“人本理念”
        在当前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必须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落实“人本理念”,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为此,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先理解“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并深刻认识到将其应用到高中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基本是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且管理的重点在于整体的和谐与整洁,对个体的关注度并不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致使班级管理策略不合理,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2]。而“人本理念”作为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它要求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从不同个体的需求中做好平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高中学生具有叛逆、敏感的心理特征,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务必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恰当地处理,否则不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还会伤害师生的感情,进而出现学生不配合班级管理工作,甚至会刻意与班主任作对。例如,在对待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时,班主任不能差异化对待,否则会让他们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班级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被尊重,进而更加信任与尊敬班主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之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班主任而言,不但要扮演好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还应该以家人、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从而主动向班主任诉说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困惑,这样班主任就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让班级管理成效得到切实提高。
        3.学生参与管理,增加班级民主度
        以往高中班级管理模式都是以班主任发号施令,学生无条件服从。在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很难有归属感,无法从班级生活中获得认同,而这也会造成学生主人翁意识不足,对班级的发展不关心。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则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让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展示,最终实现高效、高质的班级管理。例如,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尊重,也逐渐形成了主人翁意识,开始关注班级的发展,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此外,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水平的提升。班主任在构建班干部队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民主选举的形式选择,为班级自主管理的进行打下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自觉地约束自身行为,遵守校规班规,以此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实施[3]。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就是让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在合理界限内的自由。但是,教师的引导方式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指导,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应当是积极向上、良性竞争、健康乐观,这样那些不遵守校规班规、不太学习的学生才会有改变,而且相较于教师口头上的说教,这样效果更好。不过,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工程,对班主任的要求较高,建议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①班级文化建设涉及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文化、纪律文化的建设,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等方式,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并自觉遵守纪律。②重视客观环境的建设,如班级的卫生情况,当班级的外在环境健康、干净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心性带来积极影响,这不但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③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结束语: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高中班主任应该及时更新班级管理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不同角度着手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媛媛.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0):1-1.
        [2]王家昭, 王春玲.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18, 000(007):10.
        [3]马圣景, 郭伟伟. 小议高中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J]. 信息周刊, 2019(19):0287-0287.
【作者简介】许鑫杰, 1988年7月,女,汉族,本科学历,浙江省慈溪市  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