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吴永懿
[导读] 小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

        吴永懿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高明小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 要] 小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适应,如环境或学习习惯,特别是突然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积极和不专心的状态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步伐。因此,小学一年级教师有必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难学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兴趣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兴趣也得不到激发。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征
        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仍然具有幼儿园的特点。小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会让新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能够吸引他们的点,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第一次进入小学,陌生的老师和学生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会对所有的课程感兴趣,但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只是出于好奇。但随着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变得更加稳定,他们可以决定自己是否真的对课程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时好时坏。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到达到一个稳定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小学生很难理解,这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参与数学教学,使学生在一年级就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师要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适合学生的有效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对数学有利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例如,在“1-5认知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他们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可以通过画的情况,融入到幼儿园。你可以在黑板上画五条鱼。那就画只猫来钓鱼。鱼应该涂上不同的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画了多少条鱼?老师画了多少条鱼?学生可以通过数数来回答,然后问”如果小猫抓住了一只白猫和一只粉猫,它还剩下多少只?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们将根据老师的问题数剩下的鱼。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这门课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并加深他们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应用到数学上,最常见的就是买卖关系。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来说,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阶段。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如我之前所说,当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对年轻时不熟悉的东西感到好奇,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陌生事物融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认识时钟》教学的时候,教师 可以将教室中的时钟放在讲台前。因为时钟是几乎每个家庭中都 有的物品,学生经常遇到。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可能对这个时钟 不怎么认识,只知道它可以用来告诉人们时间,却不知道怎么去 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跟学生先来认识时钟的数字再分别交给 他们时钟的结构,让他们对时钟有个了解。最后在教会他们怎么 去认时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作业,让学生 回去观察家里的时钟,也可以动手做一个时钟,这样可以加深学 生对时钟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会有所提 升。
(三)游戏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仍然具有较强的玩耍心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知识,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有趣味性。例如,在十进制加减法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和学生一起玩游戏。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十根塑料棒。比如作文7和3,可以让学生在石头剪子布之间,输了就需要赢得7根塑料棒,这次老师让学生看到,输了的学生手里有几根塑料棒。他们知道10减7等于3的根。这种简单易懂的游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含义,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在教学中加入故事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故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迅速接受和理解知识。在加减法的混合中,老师可以创造一个故事。例如,一只小白兔和三只小鸭子在草地上玩耍,很快两只小松鼠来了,然后两只小鸭子被它们的母鸭叫走了,那么还剩下多少小动物可以玩耍呢?这样的故事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心,接受更枯燥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沉浸在故事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结束语
        总之,对于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乾纹. 探究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J]. 明日风尚, 2018, 000(005):211-211.
[2]王爱萍. 探究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C]// 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 2020.
[3]蒋艳娟.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4):1-1.
[4]孔雅诗. 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中外交流, 2018, 000(047):278.
[5]马春梅. 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 读写算, 2018, 000(016):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